怎样管理小学生课堂纪律


如何管理好小学生课堂纪律堂纪律 目前,学生的个性在发生着明显的改变 。 个性张扬 , 自以为是 , 听不进劝告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个情况直接影响了如今课堂的纪律:当课堂上有学生发言 , 往往有学生不听 , 在座位上窃窃私语 。 而让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 , 却哑口无言或答非所问. 怎样才能使我们小学的课堂教学更有效呢?教师只有建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理念 , 掌握相应的课堂教学组织调控策略 ,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

一、处理违纪行为要及时、妥善、合理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纪行为时 , 教师应该迅速判断学生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破坏课堂纪律 , 并作出反应及时处理 。 一般来讲 , 如果一个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消极、散漫 , 教师不必立即公开处理 , 可采用沉默、皱眉、眼神提醒等方法 。 如果一个学生的违纪行为已明显干扰整个教学过程 , 教师就应该立即处理 , 并按情况采取提示、暗示、制止 , 甚至惩罚的方法 。 如果学生为了吸引教师的注意 , 比如接话、出怪声等 , 教师可以暂时不予理睬的方法 , 课下再给于处理 。 我在上课时 , 如果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 , 大多的处理办法是有意无意地走到他身边悄悄提醒他 。 这样 , 既不影响上课 , 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 总之 , 在处理违纪行为时 , 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 , 尤其是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违纪行为 。

二、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俗话说:“罚其十 , 不如奖其一” 。 当学生的积极行为得到奖励后 , 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 。 同时 , 给一个满意的、赞许的目光和微笑;物质性的奖励 , 可奖给学生一张小贴画、一块小橡皮、一个小本子 , 这都会使学生激动不已 。 最近 , 我在尝试利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自律能力 , 使之养成自觉守纪的好习惯. 小学生对所在小组和班级有一定的归宿感和主人翁精神 。 特别是课任教师所任班级较多 , 进行小组竞赛或是班级竞赛 , 对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行为是比较有效的 。

为了维持课堂纪律 , 一定的惩罚也是必要的 。 惩罚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 , 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 。 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阻止违纪行为的产生和重现 。 所谓“杀鸡吓猴” , 一般情况下不搞集体惩罚 。 惩罚的方式有:一是暂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权利 。 课堂上活动较多 , 都深受学生喜欢 , 一旦中止违纪学生参加活动 , 而眼看着其他同学跃跃欲试的快乐 , 他们将会对自己的做法进行反思 , 因而也会收敛自己的行为;二是否定型 , 即当众批评、教训、课后留下来等 。 但在运用惩罚时 ,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 , 惩罚的是违纪行为 , 而不是针对学生 。

三、创设合理的课堂结构 , 提高自身修养 。

课堂中的纪律状况往往与教师给学生的形象、威信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密切相关 。 别看小学生年龄小 , 可“心眼”还挺大 , 为了维持纪律和进行课堂管理 ,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在思想方面的素养水平 , 热爱本职工作 , 对工作充满信心 , 情绪饱满地投入教学 , 热爱学生 , 与学生建立融洽师生的关系 , 并注意有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 , 妥善处理违纪行为和进行课堂管理 ,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 首先 ,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结构 , 这是管理课堂纪律的一种有效方法 。 教师要花大力气认真细致地进行教学设计 , 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 情绪稳定 , 安全感强 , 教师要用学生喜欢的方法 , 教学艺术性和愉快的情绪 , 良好的心理状态去感染学生 , 减少学生的背离性 , 避免课堂秩序的混乱 。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既要以学生的需要、兴趣为前提 , 也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性质 。 不能为了纪律好 , 而脱离教材的内容去讲一些笑话之类的东西 。 课堂常规也是一处课堂情境结构 , 因为必要的课堂常规可以起到安定情绪的作用 , 学生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听讲的学习活动上 。 教师还应该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和神情吸引学生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应该靠老师合理的丰富多采的教学方法 , 采用快乐教学法 ,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