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农房” 湖南浏阳农村新业态“萌芽”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唤醒“沉睡的农房” 湖南浏阳农村新业态“萌芽”
浏阳集里街道西湖村美景 。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新网浏阳6月8日电 (唐小晴 汤显乐 陈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提升造血功能, 是实现乡村振兴关键所在 。 湖南浏阳引导村集体和村民, 通过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 唤醒“沉睡的农房”, 发展乡村旅游、研学、民宿等新业态, 推动村集体经济“加速跑” 。
2015年, 国务院在全国设立33个宅基地改革试点县(市、区), 浏阳是湖南省唯一入选县市 。 2020年, 浏阳又入选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 通过大刀阔斧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浏阳农村大量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活”了起来, 去年盘活闲置农房1986宗, 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7149万元 。
唤醒“沉睡的农房” 湖南浏阳农村新业态“萌芽”
西湖村村民分红现场 。 浏阳市集里街道办事处供图
改革中, 浏阳集里街道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改革运行机制, 因地制宜探索土地合作型、资源开发型、物业经营型、乡村服务型、产业带动型、农房合作型的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模式, 率先组建浏阳首家集体经济合作联社-集里街道西湖村经济合作联社, 不断增强乡村“造血”功能 。
集里街道西湖村盘活西湖山顶闲置房屋, 村级经济合作联社与200多名村民共同入股, 筹集资金200万元, 成立浏阳市领峰乡村发展有限公司, 发挥“农业+文化+旅游”产业模式, 做强做大乡村服务、生态农产品、乡村旅游等品牌, 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带动农业产业化、集群化、专业化、新型化发展 。
唤醒“沉睡的农房” 湖南浏阳农村新业态“萌芽”
集里街道“社村共建, 党建结对”签约仪式 。 浏阳市集里街道办事处供图
“村里打造了特色餐饮、休闲饮品形象店, 还有钓鱼基地、生态果园、有机蔬菜基地等, 也引进浏阳高端餐饮品牌入驻, 加快餐饮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 ”西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黎旭表示, 通过建立一核多元的农村发展体系, 发掘服务农村治理新动能, 打造城乡经济结合新引擎, 西湖村建立农村经济组织新品牌, 激活绿色美丽资源新经济, 让资源变资产, 让资产变资金, 让资金进村民口袋 。
【唤醒“沉睡的农房” 湖南浏阳农村新业态“萌芽”】改革成果变为农业、农村、农民的致富密码 。 2018年产权改革制度开始前, 西湖村全年集体经济共计5.9万元 。 去年, 村集体经济突破100万元, 首次分红47万元 。
集里街道制定并启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周水波介绍, 社村共建严格按照“一社联一村, 一村谋一策”的发展思路实施, 由辖区的7个城市社区与8个农业村进行结对, 整合各自组织、队伍、阵地等资源, 扩大双方“朋友圈”, 实现共享共有、优势互补, 推动城乡共治和共富, 实现“1+1”大于2的目标 。
“我们形成了豆豉、有机蔬菜、粮食生产千亩片、特色养殖基地等特色产业, 逐步形成以服务浏阳城区为中心的果蔬园, 农村片区经济整体呈现出勃勃生机 。 还有村庄利用闲置山林与村民共同入股筹集资金成立大山户外运动有限公司, 发展摩托车户外骑行, 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 ”周水波说 。
据统计, 2021年, 集里街道8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56.6万元, 村均32.1万元, 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同比2018年增长474%, 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