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大全】枯萎病 白粉病


甜瓜含有苹果酸、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C等丰富营养,而我们吃的每一个甜瓜都是果农辛勤劳作的成果 。 如果甜瓜发生病害而又得不到及时防治,就会让果农就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一起来看下甜瓜常见的几种病害以及防治方法 。

【花卉大全】枯萎病 白粉病

文章插图

枯萎病主要症状:
幼苗如果患了枯萎病,就会导致幼苗的须根减少,叶片皱缩,植株枯萎发黄,倒伏枯死,茎基呈淡黄色 。 成株发病的时候,会使植株的生长变慢,叶片自下而上逐渐萎蔫,中午的时候最为明显 。 植株的病斑上还会长出白霉,而且病斑的颜色会越来越深,经常开裂,流出黄色的胶状物品,潮湿时病斑上还会长出粉红色的霉菌 。 发病前期植株白天蔫,夜间恢复,随着病情发展植,早晚都不能恢复,并很快枯死 。 发病高峰期在植株开花至坐果期 。
发病原因:
枯萎病是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在土壤、肥料、病残体、种子上越冬,在田间主要靠风雨、灌溉水、肥料、农具、种子、地下害虫和线虫传播 。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
要实行与非瓜类轮作,并选用抗病品种,一般薄皮甜瓜比厚皮甜瓜品种抗病;选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后再进行种植 。
②化学防治
定植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每亩0.7千克加细土25千克,拌匀用40%乙磷铝可湿粉剂500倍液,每株200~250毫升,每7~10天灌一次,连续灌3~4次 。 在坐果期可用20{bf}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40{bf}抗枯宁(抗枯灵)800倍液,或10%双效灵200倍液交替喷雾,并且注意充分喷湿根部及周围土壤 。 每7~10天喷1次,连喷3~5次 。
【花卉大全】枯萎病 白粉病

文章插图

白粉病主要症状:
主要危害在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柄和茎蔓 。 刚开始发病时在叶正、背两面出现白色小粉点 。 逐渐扩展呈白色圆形粉斑,多个病斑相互连接,使叶面布满白粉 。 随病害发展,粉斑颜色逐渐变为灰白色,后期偶然会有在粉层下产生的黑色小点,最后会导致病叶枯黄坏死 。
发病原因:
主要是病菌随病残体在其体内越冬或者分生孢子在其它寄主上越冬,借气流和雨水传播,在高湿条件下会加大发病的几率 。 但是品种之间对白粉病的抗性比较不同,有些很耐白粉病,而有些则不能 。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
【【花卉大全】枯萎病 白粉病】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白粉病的品种、培育壮苗 。 另外,在定植时要施足底肥,平时要增施磷钾肥,避免后期脱肥 。 最后,生长期要加强管理,注意通风透光和环境湿度 。
②化学防治
病发时要及时发现和处理,一般在发病初期喷施一定浓度的农抗120、武夷菌素、福星乳油等用作白粉病防治的药剂 。
【花卉大全】枯萎病 白粉病

文章插图

菌核病主要症状:
菌核病在甜瓜的生长期都会发病 。 在凋萎的花蒂、叶腋和幼瓜上比较容易发病 。 病害先在下部老叶、落花上发生,然后开始危害叶柄、果实 。 被危害的瓜瓜脐部分会形成水渍状的病斑,并会变得柔软腐烂,接着再像上延续,导致整个瓜都腐烂掉 。 腐烂的地方表面会长满棉絮状的菌丝体,最后产生黑色菌核 。 如果是幼苗发病,发病部位大多在幼苗靠近地面的基部,会使幼苗猝倒 。
发病原因:
菌核病的菌核可以在土壤中越冬,在适宜的条件下就会萌发出土,出土后会形成子囊盘,放出大量的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 。 而且菌核可以跟着种子一起进行远距离传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