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心肌病能活多久,做完心脏消融术回家死亡


我得了心肌炎能活多久?不是.我小时候就生过.只要在长身体的时候多锻炼就没什么事了.还有不要多吃油的食物.世界上没有什么病是看不好的.有信心啊!朋友!还有你每天都要有一个好的心情.这对你是很重要的啊!早日康复啊!~
肥厚性心肌病能活多久呢?这个病很可怕吗?没什么可怕的, 临床上对于肥厚性心肌炎, 可采取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进行治疗, 能有效的控制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房颤动, 在药物治疗无效时, 还需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
心肌病是绝症吗?最多能活几年?心肌炎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 。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 。 病情轻重不同, 表现差异很大, 婴幼儿病情多较重, 成年人多较轻, 轻者可无明显病状, 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 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 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心肌炎病的前驱症状, 病人可有发热、疲乏、多汗、心慌、气急、心前区闷痛等 。 检查可见期前收缩、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 。 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增高, 血沉增快 。 心电图、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 。 治疗包括休息, 改进心肌营养、控制心功能不全与纠正心律失常, 防止继发感染等 。 病毒性心肌炎参考资料:【病因】心肌炎是心肌发生的局限或弥漫性炎症, 可原发于心肌, 也可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 。 病因有感染、理化因素、药物等, 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 其中又以肠道病毒, 尤其是柯萨奇B病毒感染最多见 。 【临床表现】1、 症状:疲乏、发热、胸闷、心悸、气短、头晕, 严重者可出现心功能不全或心源性休克 。 2、 体征:心率增快, 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 心界扩大, 杂音改变, 心律失常 。 【用药】1、 原发病的治疗:很关键 。 病毒感染者可予抗病毒药, 金刚烷胺, 每天200mg;玛啉胍0.1g, 口服, 每日3次, 伴细菌感染者, 可予抗生素 。 2、 对症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在症状、体征好转, 心电图正常后方可逐步增加活动, 予营养丰富, 易消化饮食 。 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休克时应积极纠正 。 3、 促进心肌代谢(1) 维生素C:4~5g加入250ml液中静脉滴注, 每日1次, 10~15天为1个疗程, 可重复 。 (2) 能量合剂:ATP20mg+辅酶A100u+细胞色素C3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 每日1次, 10~15天为1个疗程, 可重复 。 (3) 肌苷:200~400mg口服或肌肉注射, 每日2次 。 (4) 环化腺苷酸(CAMP):20~40mg, 肌肉注射, 每日2次 。 (5) 极化液:10%葡萄糖500ml加普通胰岛素8u, 15%氯化钾10ml静脉滴注, 7~10天为1疗程 。 (6) 免疫抑制剂:用于慢性、迁延型病例 。 糖皮质激素:一般发病10~14天内不主张应用, 但如有高热、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者可使用, 可予强地松40~60mg, 每日顿服, 或氢化考的松400~600mg/日, 静脉滴注, 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 月26周后停药 。 【预防】加强身体锻炼,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避免劳累以预防病毒、细菌感染 。 发病后注意休息, 进营养丰富之饮食, 以利心脏恢复 。 春天要防心肌炎 近年来,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逐渐减少, 风湿性心肌炎发病明显减少, 而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却日益增多 。 病毒性心肌炎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 其中以柯萨基病毒B最常见, 水痘、EB病毒也可引起 。 据研究, 约有5%病毒感染者感染后可累及心脏心脏发生心肌炎 。 可为病毒感染后的直接侵袭心肌, 也可为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 前者以儿童多见, 后者以青少年多见 。 而春季又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发季节, 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 病初与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症状, 7-10天后出现胸闷、心悸、极度乏力、易出汗等症状 。 此时, 如做心电图, 可能发现有早搏等心率失常和心肌损害表现 。 作血沉、心肌酶测定可能升高 。 2-4周后查柯萨基病毒抗体、抗心肌抗体可为阳性 。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变轻重不一, 所以症状也千差万别 。 轻度、局限性病变者可毫无症状, 心电图无异常表现, 血沉、心肌酶也无升高 。 有些人是因为意外事故尸体解剖时才发现曾有心肌炎病变 。 重者则有明显症状, 出现心脏弥漫性扩大, 心力衰竭, 以致有显著气急, 不能平卧;有的严重心率失常, 以致发生反复晕厥, 甚至猝死 。 研究表明, 病毒感染后仍持续紧张、过度劳累、从事重体力劳动与剧烈运动, 易发生病毒性心肌炎 。 此外, 营养不良也是诱因 。 发生病毒性心肌炎后, 必须绝对卧床休息, 否则可使病情加重, 引起严重并发症 。 患病毒性心肌炎后, 一般应休息3个月 。 以后如无症状, 可逐步恢复工作与正常学习, 但仍应注意不要劳累, 1年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与运动 。 此外, 要注意合理饮食,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保证营养平衡 。 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与休息, 避免感冒, 否则易复发 。 反复发作可转变为慢性心肌炎、心肌病、危害终身 。 心肌炎患者应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适当的心理调护 。 (1)应对心肌炎和心肌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如心肌炎和心肌病的病因、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危害及目前的诊疗手段, 另外还包括如何预防心肌炎和心肌病等 。 (2)生活应有规律性, 应注意劳逸结合, 生活上应采取平淡、从容的态度, 事业上应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 (3)认识自我, 量力而行, 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文化娱乐活动, 如练书法、学绘画、种花、养鸟、垂钓、听音乐等 。 (4)加强体育锻炼, 如气功、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 可根据自身病情、体质等情况选择锻断钅俊? 医护人员和家属应了解心肌炎和心肌病患者住院期内的多种需要, 包括心理需要:①被尊重的需要;②适应陌生环境的需要;③获得信息的需要, 包括了解住院生活制度的信息, 了解如何安排治疗的信息, 了解病情进展和预后的信息等;④安全的需要等 。 情绪对心肌炎和心肌病的影响很大, 心肌炎和心肌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情绪激动, 特别是当家中发生灾祸或不幸时, 应保持冷静, 注意休息, 设法保持良好的睡眠, 也可从事一些轻体力劳动, 以转移注意力 。 过度劳累使身心受到损害, 心肌耗氧量增加, 极易诱发心力衰竭 。 对患心肌炎和心肌病的老年人来说, 避免过度劳累, 特别是精神疲劳尤其重要, 下列方法可排解和防止过度劳累 。 (1)保证足够有效的睡眠 。 睡眠不但要注意时间长短, 更要注意睡眠质量, 多梦、易惊醒常影响睡眠质量 。 必要时可使用安定类药物 。 (2)避免长时间阅读、写作和用脑 。 (3)避免长时间会晤、交谈 。 交谈时不但消耗体力, 更消耗脑力, 故心肌炎和心肌病患者应注意交谈的 。 (4)避免长时间地下象棋、打麻将、看电视等娱乐活动 。 无论什么活动, 只要出现疲劳惑, 心肌炎和心肌病患者都应该中止活动, 立即休息 。 对心肌炎和心肌病患者来说, 能否饮酒, 饮酒是利大还是弊大, 各家的意见并不一致 。 笔者认为关键在于饮酒量的多少 。 少量饮酒对心肌炎和心肌病患者无害甚至是有利的, 但大量酗酒易诱发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 另外长期大量饮酒可致心肌中的脂肪组织增加, 继而引起心脏扩大 。 心肌炎和心肌病患者既往有饮酒习惯且不希望放弃者, 可少量、间歇饮酒, 以饮葡萄酒为宜 。 心肌炎和心肌病患者饮酒时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饮低度酒(葡萄酒、黄酒等), 不应饮烈性酒(白酒) 。 (2)忌天天饮酒或餐餐饮酒, 饮酒次数要少 。 (3)控制饮酒量 。 (4)苦闷、烦恼、愤怒等情绪不佳时不要饮酒 。 (5)忌空腹饮酒, 防止酒精对中枢神经、消化和循环系统的损害 。 (6)严重心肌炎和心肌病或心力衰竭患者应戒酒 。 心肌炎 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 。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 。 病情轻重不同, 表现差异很大, 婴幼儿病情多较重, 成年人多较轻, 轻者可无明显病状, 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 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 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心肌炎病的前驱症状, 病人可有发热、疲乏、多汗、心慌、气急、心前区闷痛等 。 检查可见期前收缩、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 。 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增高, 血沉增快 。 心电图、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 。 治疗包括休息, 改进心肌营养、控制心功能不全与纠正心律失常, 防止继发感染等 。 病毒性心肌炎参考资料:【病因】心肌炎是心肌发生的局限或弥漫性炎症, 可原发于心肌, 也可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 。 病因有感染、理化因素、药物等, 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 其中又以肠道病毒, 尤其是柯萨奇B病毒感染最多见 。 【临床表现】1、 症状:疲乏、发热、胸闷、心悸、气短、头晕, 严重者可出现心功能不全或心源性休克 。 2、 体征:心率增快, 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 心界扩大, 杂音改变, 心律失常 。 【用药】1、 原发病的治疗:很关键 。 病毒感染者可予抗病毒药, 金刚烷胺, 每天200mg;玛啉胍0.1g, 口服, 每日3次, 伴细菌感染者, 可予抗生素 。 2、 对症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在症状、体征好转, 心电图正常后方可逐步增加活动, 予营养丰富, 易消化饮食 。 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休克时应积极纠正 。 3、 促进心肌代谢(1) 维生素C:4~5g加入250ml液中静脉滴注, 每日1次, 10~15天为1个疗程, 可重复 。 (2) 能量合剂:ATP20mg+辅酶A100u+细胞色素C3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 每日1次, 10~15天为1个疗程, 可重复 。 (3) 肌苷:200~400mg口服或肌肉注射, 每日2次 。 (4) 环化腺苷酸(CAMP):20~40mg, 肌肉注射, 每日2次 。 (5) 极化液:10%葡萄糖500ml加普通胰岛素8u, 15%氯化钾10ml静脉滴注, 7~10天为1疗程 。 (6) 免疫抑制剂:用于慢性、迁延型病例 。 糖皮质激素:一般发病10~14天内不主张应用, 但如有高热、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者可使用, 可予强地松40~60mg, 每日顿服, 或氢化考的松400~600mg/日, 静脉滴注, 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 月26周后停药 。 【预防】加强身体锻炼,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避免劳累以预防病毒、细菌感染 。 发病后注意休息, 进营养丰富之饮食, 以利心脏恢复 。 春天要防心肌炎 近年来,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逐渐减少, 风湿性心肌炎发病明显减少, 而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却日益增多 。 病毒性心肌炎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 其中以柯萨基病毒B最常见, 水痘、EB病毒也可引起 。 据研究, 约有5%病毒感染者感染后可累及心脏心脏发生心肌炎 。 可为病毒感染后的直接侵袭心肌, 也可为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 前者以儿童多见, 后者以青少年多见 。 而春季又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发季节, 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 病初与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症状, 7-10天后出现胸闷、心悸、极度乏力、易出汗等症状 。 此时, 如做心电图, 可能发现有早搏等心率失常和心肌损害表现 。 作血沉、心肌酶测定可能升高 。 2-4周后查柯萨基病毒抗体、抗心肌抗体可为阳性 。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变轻重不一, 所以症状也千差万别 。 轻度、局限性病变者可毫无症状, 心电图无异常表现, 血沉、心肌酶也无升高 。 有些人是因为意外事故尸体解剖时才发现曾有心肌炎病变 。 重者则有明显症状, 出现心脏弥漫性扩大, 心力衰竭, 以致有显著气急, 不能平卧;有的严重心率失常, 以致发生反复晕厥, 甚至猝死 。 研究表明, 病毒感染后仍持续紧张、过度劳累、从事重体力劳动与剧烈运动, 易发生病毒性心肌炎 。 此外, 营养不良也是诱因 。 发生病毒性心肌炎后, 必须绝对卧床休息, 否则可使病情加重, 引起严重并发症 。 患病毒性心肌炎后, 一般应休息3个月 。 以后如无症状, 可逐步恢复工作与正常学习, 但仍应注意不要劳累, 1年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与运动 。 此外, 要注意合理饮食,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保证营养平衡 。 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与休息, 避免感冒, 否则易复发 。 反复发作可转变为慢性心肌炎、心肌病、危害终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