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大全】早稻插秧和管理技术有哪些?


一是科学选择品种 , 适时播种育秧 。 随着天气逐渐回暖 , 各地要抢抓农时 , 加快春播春管进度 。 根据各地生态条件、移栽方式等 , 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广适性好的早稻品种 。 播种前做好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催芽 , 防止恶苗病发生 。 有条件的地方提倡采用工厂化、大(中)棚集中育秧 。 当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时 , 避开阴雨天气 , 抓住“冷尾暖头” , 抢晴播种 。 长江中下游早稻清明前完成播种 , 华南早稻抓住近期有利天气加快秧苗移栽进度 。 直播田块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 做好适期播种 , 防止死苗、烂秧 。
【【花卉大全】早稻插秧和管理技术有哪些?】

【花卉大全】早稻插秧和管理技术有哪些?

文章插图

二是强化秧田管理 , 提高秧苗素质 。 长江中下游早稻秧田类型多样 , 秧龄或秧田生长期存在差异 。 要根据当地秧苗生长情况和种植茬口 , 加强秧田分类管理 , 确保壮秧下田 。 采用保温育秧的 , 要适时两头揭膜通风 , 防止病害;如遇持续晴日高温(膜内≥35℃)天气 , 要揭膜通风 , 防止高温烧苗;如遇持续阴雨突然转晴天气 , 切忌突然揭膜、盲目施尿素等速效肥 , 应先通风炼苗再揭膜 , 秧床应边揭膜边洒水或灌水 。 1叶1心期适温保湿壮苗 , 防徒长 , 注意防止绵腐病、立枯病的发生;2叶1心期通风炼苗 , 增肥促蘖 , 培育壮秧;3叶1心期实行日揭夜盖 。 移栽前5~7天用1%~2%的尿素液淋施“送嫁肥” , 施后加淋一次清水或移栽前3~5天施起身肥 , 一般亩秧田施4~5公斤尿素 。 对长势偏弱的秧苗 , 增施磷钾肥 , 保持水分平衡 , 促进恢复生长 。 4月上中旬南方易出现“倒春寒”天气 , 要及时以水调温、喷施杀菌剂 , 保持田间温度 , 防止烂秧死苗 。
三是搞好分类指导 , 确保适时栽插 。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时 , 抢晴插秧 。 华南地区争取清明前后完成移栽 , 移栽前秧田要喷施送嫁药 , 移栽后5~7天喷施返青药 , 重点防治白背飞虱和南方黑条矮缩病 。 机插田块要提高耕整田质量 , 移栽前田块要沉实 , 做到适时早插、力求浅插、适当增密;秧龄一般20天左右 , 宜选用25厘米行距的插秧机、亩栽插2万穴以上 , 避免秧龄过大引起的缓苗期延长 。 手插或抛栽田块要保证栽插密度 , 提高均匀度;秧龄一般25~30天 , 高产田块亩栽插2~2.5万穴 , 杂交稻每穴2~3本苗 , 常规稻每穴5~6本苗 , 亩基本苗分别达到5~6万和10~12万 。 三熟制田块要增加栽插密度 , 秧龄一般不超过35天 , 亩栽插2.5万穴以上 。 直播稻田要根据播种出苗情况 , 加强大田管理 。
四是加强栽后管理 , 促进早生快发 。 施好分蘖肥 。 华南稻区早稻要及时追肥 , 施了第一次促蘖肥的田块要施好壮蘖肥 , 促进早长快发 。 长江中下游早稻移栽后 , 要加强肥水管理促早发 , 基肥每亩施用纯氮5~6公斤 , 栽后5~7天施好分蘖肥 , 亩施尿素4~5公斤 。 加强水分管理 。 做到薄水插秧 , 浅水回青 , 湿润促蘖 。 插秧时田间灌薄水1.5~2厘米 , 插后保持3~4厘米浅水层 。 抛秧、机插田块 , 移栽时不留水层 , 立苗后回灌1.5~2厘米浅水层 。 适时晒田控苗 。 对于基本苗较多的机插、抛栽田块 , 要在早发基础上 , 适当提早晒田控苗 , 促进大穗发育 , 提高茎蘖成穗率 , 构建高产稳产群体 。 搞好病虫防控 。 密切关注病虫发生情况 , 重点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 , 推行绿色防控、统防统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