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详解种植长葶鸢尾的病虫害防治知识


【鸢尾】详解种植长葶鸢尾的病虫害防治知识

文章插图

长葶鸢尾的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白绢病
常见病害 。 主要为害植株的茎或叶的基部 , 严重时整株死亡 。 高温多湿 , 土壤贫瘠板结时发病率高 。
防治方法:轮作期应在4年以上 。 适当通风 , 避免栽培过密 。 发病期前定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 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
叶枯病
叶枯病是一种常见病 , 这种病传染性非常强 , 对鸢尾生长有较大影响 。 现将其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症状 多从叶尖部开始发生 , 发病初期叶尖有灰褐色病斑或片状干枯 , 以后逐渐向叶基部侵染 , 最后导致整个叶片呈焦枯状 , 并出现黑色粒状物 。 发病规律是病原菌以菌核状态在土壤或病株残体上越冬 , 仲春伴随雨、风或浇水传播 , 整个生长季均能发病 , 6至9月为发病高峰期 。
防治方法:加强检疫 , 不引进带病植株 。 栽植前做好土壤及植株消毒 。 加强日常养护 , 防止栽植地积水 。 发病初期及时将病叶剪除 , 减少侵染源 。 冬季将地表叶片剪除 , 集中烧毁 。 如有发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与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交替喷施 , 连喷4至5次 , 每次间隔8至10天 。
立枯病
患立枯病的植株 , 球茎鳞片基部变软,之后呈现灰褐色 , 上覆白色霉状物 , 最后完全腐烂掉 。 其病因主要是由孢子感染 , 一般温度愈高 , 病害发展蔓延愈快 。
防治方法:①用四氯丹及免赖得消毒种球 。 ②用蒸气灭菌法或用溴化钾烷消毒土壤 。 ③与剑兰及小苍兰轮作 。
根腐病
主要表现在植株局部生长受阻 , 花苞枯萎 , 根系呈水渍状腐烂 。 其病因是线虫经土壤在染根部 , 较难控制 。
防治方法:①以四氯丹+免赖得消毒种球 。 ②土壤消毒 , 或在种植后发病初期每平方米用依得利5-8克或普拔克7-14毫升消毒 。 ③用溴化甲烷消毒处理 。
尻腐病
患尻腐病的鸢尾表现生育不良,叶变黄 , 不久即枯萎;球根基部腐败 , 后期生有白色霉菌 。
防治方法:①氧化苦土壤消毒 。 ②洛比龙浸渍球根消毒 。
花叶病
主要表现为叶部有灰白色轮点或黄、白色条斑 , 把植株叶片透光看 , 有许多透明的小斑点 , 不久变紫色斑点 , 由下部叶往上枯萎 。 主要病因是该病毒由蚜虫媒介或手和器具等接触传染 。
防治方法:①繁殖时选无病植株或球根 。 ②手、刀具等工具消毒 。 ③用马拉松、氧化乐果、蚜灭多等农药防治蚜虫 。
虫害防治
根腐线虫
植株受害后有局部性的生长阻碍,花苞枯萎 , 根系呈现许多短小窄黑的根 , 严重时球根将烂掉 。 防治方法以蒸气灭菌或以溴化甲烷消毒土壤 。
蟋蟀
蟋蟀主要是在杂草中繁殖,先期食害值株芽尖 , 不久即食植株的叶片 。
防治方法:①喷洒七氯灭虫 。 ③及早除掉杂草 。
另外 , 鸢尾在生长过程中还易发生蚜虫、红壁虱等虫害 , 主要是在高温干燥时发生 , 大发生时不易灭绝 , 因而要在早期喷洒有机硫磺剂(克杀螨、灭螨法等)和其他杀壁虱剂 , 同时使用敌敌畏等杀虫熏烟剂 , 也能收到良好的防效 。 但在高温多湿和整个开花期易产生药害 , 故要避免使用 , 或者喷完药后用清水淋洗 。 有条件使用注射管加压喷水 , 除虫的效果也很好 。
【【鸢尾】详解种植长葶鸢尾的病虫害防治知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