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涧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石涧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发现了石涧之后 , 作者连用六个“若”字来形容石涧 , 比喻形象生动 , 比喻之外 , 又生联想 。 这段文字 , 使石涧的奇妙一下就显出悠然、清丽、明朗的情味来 。 可以看出 , 作者陶醉在美景之中 。
然而随即作者就说了:“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这两句话包含着复杂的情绪 , 既陶醉于美景 , 又有难言的哀怨 。 柳宗元为什么能到这么美丽的山水之地?他并不是一个旅行家 , 而是被贬官至此 , 担任闲职 , 无法施展政治抱负 , 只能整天游山玩水 。
石涧记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中心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借景抒情 , 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情感 。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 , 被贬为永州司马 , 王叔文被害 。 政治上的失意 , 使他寄情于山水 , 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 , 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 , 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 , 后称《永州八记》 。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 , 居是州 , 恒惴栗 。 ”
柳宗元贬官之后 , 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 , 常常不避幽远 , 伐竹取道 , 探山访水 。 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 , 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 , 美不胜收 。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 , 文中景语即情语 , “凄神寒骨 , 悄怆幽邃”处的描写 , 情景交融 , 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

评论
1.永州八记的文学价值: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 其中最著名的 , 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鋂潭记》、《钴鋂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 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 。 这些作品 , 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 , 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 《水经注》是地理书 , 对景物多客观描写 , 少主观感情的流露 。 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 , 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 , 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 , 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 , 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
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 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 , 观察入微 , 描摹细致 。 肖其貌 , 传其神 。 文章先写所见景物 , 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 , 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 , 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 此外 , 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 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 全文寂寞清幽 , 郁郁落落 , 形似写景 , 实则写心 。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 , 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 。 此外 , 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 , 无一笔涉及水 , 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 , 则水的澄澈透明 , 鱼的生动传神 , 都各尽其妙 , 意境之深 , 令人拍案叫绝 。 《小石潭记》赏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 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 。 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 , 《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 , 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 语言简练、生动 , 景物刻画细腻、逼真 , 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 , 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 。 因之 , 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