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通江:心为患者所想 情为患者所系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
杨通江:心为患者所想 情为患者所系
杨通江为患者把脉
【杨通江:心为患者所想 情为患者所系】2022年重庆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通江 , 是秀山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主治医师 。 他从事卫生工作十多年来 , 始终坚持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 时刻牢记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诊疗服务治疗为目标 , 并担任“三峡之光访问学者”、重庆市康复医学会理事、重庆市康复医学会青年委员会第二届副主任委员 , 多次获县级及院级表彰 。
善待患者对待病人像亲人
作为一名基层中医 , 杨通江秉承中医药文化 , 持之以恒学习经典 , 践行经典 。 在长期以来的医疗工作中 , 他始终奉行着“大医精诚”的精神 , 视病人为亲人 , 心为患者所想 , 情为患者所系的服务意识 。 始终坚持“以高尚医德立身 , 以高超医术济世”的原则 , 不为名所动 , 不为利所累 , 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严谨的治学态度 , 深得病人的好评和同行的敬重 , 用实际行动实践着医师的誓言 。
从医以来 , 他始终坚持“善待患者 , 不分地位高低 , 不分贫贱富贵”的原则 , 把病人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 认认真真地检查每一位病人 , 态度和蔼可亲 , 详细解说病情 , 当遇到患者或家属不理解时 , 杨通江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
因为有着良好的态度和精湛的医术 , 慕名而来的患者不断增多 , 杨通江从开始的每周出诊3天增加到后来的每周出诊5天 , 即使每日都很难按时下班 , 哪怕再苦再累 , 也坚持看完病人 , 从无怨言 , 去年全年接诊患者达1万多人次 。 在工作之余 , 他还始终坚持科研发展 , 近两年来发表论文数篇 , 去年获得省市级课题1项 。
以身作则业务管理两手抓
作为一名科室管理者 , 自2018年11月组建中医康复科并担任科室主任以来 , 杨通江始终坚持以身作则 , 业务、管理两手抓 。
在行为作风上 , 他践行着优良的医德医风 , 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 , 常怀律己之心 , 常思贪欲之害 , 常修为政之道 , 常戒非分之想 。
在管理上 , 勇于改革 , 善于创新 。 自中医康复科建成开始 , 杨通江就着力于强化内部管理 , 整纲肃纪 , 在全院率先推行科室绩效改革 , 执行科室二次分配 , 将科室医、护、技的绩效按照工作的难易程度分为3个阶梯 , 每个阶梯又将工作量、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科内民主考评及医疗组组长考评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 , 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
在专业技术上 , 杨通江组织科内每周1到2次业务学习 , 每月开展至少1次疑难危重病例讨论 , 坚持每周1次大查房、每月1次医疗质量分析会 。 科室的学习氛围浓厚 , 业务水平大幅度提高 , 具备了收治疑难危重患者的能力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 特别是近一年来 , 到科室就诊的病种越来越复杂 , 越来越多的气管切开患者及高位截瘫患者康复出院 。
注重协作外引内联有成效
在院外 , 杨通江积极引进市内外专家到科室指导帮扶 , 2020年成为重庆市康复专科联盟单位 , 2021年引进并挂牌成立了“李佃贵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 , 有力地推动了学科进步 。
在院内 , 他积极推动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的联合诊疗 , 按照国家对医院康复能力的要求 , 在科室成立3个月内就完成了脑卒中、骨折术后、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床旁康复 。 目前为止 , 科室已经能广泛开展现代康复治疗的各种技术 , 同时又将传统中医诊疗特色融入其中 , 提升了医院康复综合服务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