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牡丹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病虫害】牡丹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文章插图

牡丹的病虫害防治知识
【【病虫害】牡丹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叶斑病
叶斑病:也称红斑病 , 此病为多毛孢属的真菌传染 。 病菌主要浸染叶片 , 也浸染新枝 。 发病初期一般在花后15天左右 , 7月中旬随温度的升高日趋严重 。 初期叶背面有谷粒大小褐色斑点 , 边缘色略深 , 形成外浓中淡、不规则的圆心环纹枯斑 , 相互融连 , 以致叶片枯焦凋落 。 叶柄受害产生墨绿色绒毛层;茎、柄部染病产生隆起的病斑;病菌在病株茎叶和土壤中越冬 。
防治方法:
11月上旬(立冬)前后 , 将地里的于叶扫净 , 集中烧掉 , 以消灭病原菌;
发病前(5月份)喷洒1:1:160倍的波尔多液 , 10~15天喷一次 , 直至7月底;
发病初期 , 喷洒500~800倍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 , 7~10天喷一次 , 连续3~4次 。
紫纹羽病
为真菌病害 。 由土壤传播 。 发病在根颈处及根部 , 以根颈处较为多见 。 受害处有紫色或白色棉絮状菌丝 , 初呈黄褐色 , 后为黑褐色 , 俗称"黑疙瘩头" 。 轻者形成点片状斑块 , 不生新根 , 枝条枯细 , 叶片发黄 , 鳞芽瘪小;重者整个根颈和很系腐烂 , 植株死亡 。 此病多在6~8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生 , 9月以后 , 随气温的降低和雨水的减少 , 病斑停止蔓延 。
防治方法:
选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块栽植;
雨季及时中耕 , 降低土壤湿度;
4~5年轮作一次;
选育抗病品种;
分栽时用 500倍五氯硝基苯药液涂于患处再栽植 , 也可用5%代森铵1000倍液浇其根部;⑥受害病株周围用石灰或硫磺消毒 。
茵核病
又名茎腐病 。 病原为核盘菌 。 发病时在近地面茎上发生水渍状斑 , 逐渐扩展腐烂 , 出现白色棉状物 。 也可能浸染叶片及花蕾 。
防治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块栽植;发现病株及时挖掉并进行土壤消毒;4-5年轮作一次 。
经常见的还有炭疽病、锈病 。 炭疽病在叶面上发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凹陷病斑 , 扩展后边缘为紫褐色;锈病在叶背着生黄色孢子堆 , 引起叶片退绿 , 后期病叶上生柱状毛发物 。 防治方法同叶斑病 。
黄叶病
牡丹黄叶病诊断及治疗?牡丹缺磷时 , 植株生长缓慢矮小 , 瘦弱 , 叶小易脱落 , 色泽一般呈暗绿或灰绿色 , 缺乏光泽 。 先从茎基部老叶开始 , 逐渐向上部扩展 。
缺镁、锰、硼、铜等微量元素叶片也会出现黄化、坏死、叶尖枯萎等症状 , 应结合喷药于花期后喷洒磷酸二氢钾及微肥以补充营养 。 牡丹发生病变 , 叶片也可呈现色泽深浅不匀、黄绿相间的斑驳 , 即“花叶” 。 这是病毒病最常见的症状 , 需加以区别 。
牡丹栽培地多为多年重茬、连茬地 , 其中病菌很多 , 尤其是真菌中镰孢菌 , 造成牡丹根、茎基部腐烂 , 因而吸水、吸肥能力减弱 , 引起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变黄脱落或枯焦 , 而牡丹新梢顶心和新叶颜色仍属正常 。 这是牡丹干旱时根腐烂表现出的黄叶症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