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云南少数民族的食花文化


云南的少数民族生涯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 对其赖以生存的周边地区草木的看法和应用有着丰厚的常识 。 在看法天然和应用自然资源为本身的生活供应食品的进程中, 晓得了许多草木的花能够作为食物, 而且付与了其非凡的文明涵义, 成为云南少数民族食文化中一个遍及的景象 。 鲜花入馔, 古已有之 。 早在两千多年前, 我国的摄生家、道家和尔后的僧家, 出于保健祛疾, 中途夭折的须要, 就常以菊花伴食 。 楚国墨客屈原就曾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落英”的诗句于《离骚》 。 汉晋以后, 食用花的种类和数目大增, 餐花之风大兴, 在很多书中均有著作, 如《山家清洪》、《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养小录》、《清稗类钞》、《粥谱.花药类》等等 。 千百万的食花习俗, 大江南北都构成了各自不一样的传统鲜花名菜:都城的莱芙蓉鸡片, 上海的莱荷花栗子, 齐鲁的莱桂花丸子, 广东的菊花风骨等等, 不可胜数 。
但是, 最风趣, 最丰厚的照样我们云南少数民族的食花文明 。 他们所运用的食花草木品种和烹饪办法均遵照本人的传统文明规, 其食花的文明外延和传统崇奉严密关联, 经常具备民族性和地区性, 而不是团体的随便行动, 构成了共同的食花文明 。
在中国,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分, 又是草木资本极其丰厚的“自然花圃” 。 据我们比来的民族植物学查询拜访, 发明少数民族中食花景象相称遍及, 在民族文明中有着悠长的汗青, 特别是白族、彝族、傣族、哈尼族、纳西等 。 据调查, 云南各族群众常常食用的花草有200多种 。 从用处分, 有家常食谱中的花草, 药膳花草和具备宗教文明意义的食用花草三大类 。 在不一样地区的各民族之间, 所食用的花草又有所不同, 构成了云南少数民族食花文明的多样性, 为中国饮食文化增加了一大特征 。 很多宝贵的花草亦是上等的好菜, 如菊花、梅花、桂花、玫瑰、茉莉、荷花、百合、玉兰、牡丹、夜来香花等 。 菊花切碎和入鱼肉羹, 可制成菊花鱼丸;用菊花瓣炒蛋、烧豆腐羹, 色香味俱全 。 玉兰花炒肉片, 玉兰花香蛋, 早已是名馔 。 牡丹花烧肉, 是一道上乘的时令菜 。 幽香的茉莉花, 烹调时撒上几朵, 平增美色, 撩人食欲, 添加幽雅气氛 。 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花草, 亦能调制出美味佳肴, 且有些在不一样的民族文明中具备非凡的文明外延和宗教意义 。
云南盛产杜鹃花,虽然个中很多品种的花中有微毒,但在云南少数民族的食花文明中仍据有主要位置,已知至多有16种杜鹃花在白、彝、纳西和汉等民族中被作蔬菜食用 。 在被人们誉为“杜鹃花王国”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山林田野中, 散布着约莫180种五彩缤纷的杜鹃花, 常现的有大红杜鹃、明白杜鹃、紫杜鹃、黄杜鹃等 。 本地白族大众对杜鹃花的毒性早有看法, 称其为“毒花”, 并以为其花样越深毒越大 。 因而, 本地盛产的花样雪白、花冠大而肉质的大白花杜鹃, 是最受欢迎的食用花草 。 因为大白花杜鹃的花朵鲜美适口, 而成为了白族用以等客, 婚嫁娶丧筵席佳品 。 石宝山僧尼, 能用此花烹饪出十多个花色品种的菜肴, 远近闻名 。 当地人在食用杜鹃花普通不隔夜堆放, 以防蜕变 。 平日连夜把食用部位花冠留下, 撤除带毒的花蕊, 趁新颖放在水中煮沸几分钟, 掏出泡在冷水中漂洗三至五天, 天天换一次水, 漂去苦味和毒素后, 煮汤或与蚕豆、咸肉、火腿等煮食或炒食 。 亦可干食, 或腌食 。 煮沸工夫和漂洗工夫要掌握得恰如其分, 漂洗和煮沸工夫太长会减损药用结果 。 用如此办法加工而成的食物, 花样鲜滋味美, 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 有润肺清喉、益气宁神、谐和经血, 强壮大脑神经的成效 。 白族食用杜鹃花历史悠久, 剑川石宝山海云居僧尼的杜鹃花食谱, 由明清传至今有数百年汗青 。 纳西族以为开白花的草木对人类与生物是滋补的;白族人置信杜鹃花能协助消化并减去体内的油脂储存 。 在滇西地域的别的少数民族, 亦有食用杜鹃花的习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