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瓶子草】眼镜蛇瓶子草的生物特性

【【眼镜蛇瓶子草】眼镜蛇瓶子草的生物特性】
捕虫机制
眼镜蛇瓶子草的鱼尾状附属物背侧会排泄少量糖蜜,并散发出激烈的气息 。 黄蜂及苍蝇等虫豸会被这类气息吸引至瓶口 。 顺着蜜腺匍匐的虫豸能够被引入捕虫瓶内,而捕虫瓶内透光的花纹又会疑惑虫豸,使其将这些花纹误认为出口而被困在捕虫瓶内 。 因为捕虫瓶蜡质的顶部及带下向毛的中下部,虫豸会逐步落入捕虫瓶基部的消化液内 。 以后,其尸首被消化,植株便可从中接收分化出来的营养物 。 与此捕虫机制相似的物种另有鹦鹉瓶子草(Sarracenia psittacina)、小瓶子草(Sarracenia minor)、克洛斯猪笼草(Nepenthes klossii)及马兜铃猪笼草(N. aristolochioides) 。
眼镜蛇瓶子草是美洲的三种瓶子草草木之一 。 其捕虫瓶并不汇集雨水,而是经过根部接收水份再排泄于捕虫瓶内 。 人们曾以为眼镜蛇瓶子草的捕虫瓶不会排泄消化酶,而必须依托共生菌及原生动物将猎物分化为可接收的营养 。 但厥后的研讨标明,眼镜蛇瓶子草至多能排泄一种卵白水解酶来消化猎物 。 捕虫瓶内壁细胞从消化液中接收营养与根系细胞从泥土中接收营养是相似的 。 但眼镜蛇瓶子草与部分生物及微生物之间仍存在着亲密的互利互惠干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