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欧洲哪个城市举行世界气候大会


欧洲那座城市开气候变化大会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
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
世界气候大会 , 历届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举办地都是哪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是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 , 于1992年6
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 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 。 目前 , 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国 。 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COP)于1995年在德国柏林召开 。

COP1·德国柏林 1995年

会议通过了《柏林授权书》等文件 , 同意立即开始谈判 , 就2000年后应该采取何种适当的行动来保护气候进行磋商 , 以期最迟于1997年签订一项议定书 , 议定书应明确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发达国家所应限制和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
COP2·瑞士日内瓦 1996年

会议就“柏林授权”所涉及的“议定书”起草问题进行讨论,未获一致意见,决定由全体缔约方参加的“特设小组”继续讨论,并向COP3报告结果 。 通过的其他决定涉及发展中国家准备开始信息通报、技术转让、共同执行活动等 。

COP3·日本京都 1997年

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大会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 , 它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 , 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 , 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8% , 美国削减7% , 日本削减6% 。

COP4·布宜诺斯艾利斯 1998年

大会上,发展中国家集团分化为3个集团,一是易受气候变化影响,自身排放量很小的小岛国联盟(AOSIS) , 他们自愿承担减排目标;二是期待CDM的国家,期望以此获取外汇收入;三是中国和印度,坚持目前不承诺减排义务 。

COP5·德国波恩 1999年

通过了《公约》附件—所列缔约方国家信息通报编制指南、温室气体清单技术审查指南、全球气候观测系统报告编写指南,并就技术开发与转让、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型期国家的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了协商 。

COP6·荷兰海牙 2000年

谈判形成欧盟-美国-发展中大国(中、印)的三足鼎立之势 。 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执意推销“抵消排放”等方案 , 并试图以此代替减排;欧盟则强调履行京都协议 , 试图通过减排取得优势;中国和印度坚持不承诺减排义务 。

COP7·摩洛哥马拉喀什 2001年

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的COP7上 , 通过了有关京都议定书履约问题(尤其是CDM)的一揽子高级别政治决定 , 形成马拉喀什协议文件 。 该协议为京都议定书附件一缔约方批准京都议定书并使其生效铺平了道路 。

COP8·印度新德里 2002年

会议通过的《德里宣言》强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可持续发展仍然是各缔约国今后履约的重要任务 。 “宣言”重申了《京都议定书》的要求 , 敦促工业化国家在2012年年底以前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2% 。

COP9·意大利米兰 2003年

在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的情况下 , 俄罗斯不顾许多与会代表的劝说 , 仍然拒绝批准其议定书 , 致使该议定书不能生效 。 为了抑制气候变化 , 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 , 会议通过了约20条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环保决议 。

COP10·布宜诺斯艾利斯 2004年

来自150多个国家的与会代表围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10周年来取得的成就和未来面临的挑战、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温室气体减排政策以及在公约框架下的技术转让、资金机制、能力建设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

COP11·加拿大蒙特利尔 2005年

2005年2月16日 ,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 同年11月 ,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的COP11达成了40多项重要决定 。 其中包括启动《京都议定书》新二阶段温室气体减排谈判 。 本次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被称为“蒙特利尔路线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