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江家湾村:“红色基因”点亮乡村振兴之光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湖北江家湾村:“红色基因”点亮乡村振兴之光
不少人慕名来到江家湾村感受红色文化董晓斌摄
中新网宜昌5月29日电 题:湖北江家湾村:“红色基因”点亮乡村振兴之光
作者 董晓斌 郑方芳 黎文来
临近中午,湖北省宜都市松木坪镇江家湾村村民周琼正在家中厨房里忙活着 。 随着江家湾村的环境越来越好,她和丈夫在家里开办的农家乐还未正式“挂牌”,就经常会有客人来吃饭 。
地处宜都市南部的江家湾村,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之一 。 近年来,江家湾村从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走好生态发展之路出发,用“红色基因”点亮乡村振兴之光 。 近日,采访人员走进江家湾村进行探访 。
湖北江家湾村:“红色基因”点亮乡村振兴之光
焕然一新的江家湾村贺家老屋 周星亮 摄
【湖北江家湾村:“红色基因”点亮乡村振兴之光】江家湾村是宜都市最为边远的乡村之一,曾靠着矿产资源有过辉煌 。 2000年后,随着资源枯竭,村民纷纷选择外出打工,曾经的辉煌也不复存在 。 2014年,江家湾村被纳入湖北省建档立卡贫困村 。
江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刘勇说,穷则思变,该村开始在村内推广粮油、金银花、茶叶等产业,并发展中蜂养殖 。 “高峰期,全村中蜂养殖规模达到600余箱,年产优质蜂蜜6000斤,实现销售收入近50万元 。 ”
同时,该村对村级道路进行硬化,改善村庄环境,村集体也成立响潭口合作社,注册“响潭口”商标,以“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运营模式带动发展 。 2017年,江家湾村实现整村脱贫目标 。
湖北江家湾村:“红色基因”点亮乡村振兴之光
村民尤春花查看蜂箱 董晓斌 摄
村民尤春花曾是一位贫困户,丈夫和婆婆都是残疾人 。 目前,她养殖了100箱中蜂,蜜源好的时候每年可以产出蜂蜜1000斤左右,加上家中的4亩金银花,年收入已有三四万元,“现在来买蜂蜜的人多了 。 ”
为传承“红色基因”,宜都市、松木坪镇、江家湾村挖掘、收集、整理贺炳炎将军生平事迹,先后出版了《贺炳炎上将雄风录》《“一把手”传奇》《踏着贺炳炎将军的足迹》等书籍,并建起了贺炳炎红军小学 。
在贺炳炎红军小学内的贺炳炎上将纪念室,采访人员看到,纪念室分为“家乡足迹”、“百战雄狮”、“西南领军”、“英魂永存”四个板块,全面介绍了贺炳炎将军的生平事迹 。 该校学生作为故事宣讲员,向参观者进行讲述 。
贺炳炎红军小学校长王云介绍,该校一直把培养讲解员作为校本教材的拓展内容,发扬红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 截至目前,举行将军故事宣传500余场次,累计已接待人次达1.5万 。
湖北江家湾村:“红色基因”点亮乡村振兴之光
该校学生正向参观者讲述贺炳炎的革命故事 董晓斌 摄
采访人员了解到,在江家湾村被纳入湖北省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后,宜都市整合资金1200余万元,在江家湾村打造包括贺家老屋、贺炳炎政治生活体验馆、贺学文烈士墓、将军广场在内的贺炳炎上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江家湾村持续改善村庄环境,增加村民幸福感 。 不仅对江观路江家湾段5.2公里道路全部加宽及黑化,而且完成了全村村民安全饮水工程,村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达100%,村民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成为了历史 。
如今,走进江家湾,袅袅的炊烟,清清的小河,蜿蜒的柏油路和焕发着生机的农家,就如同一幅山水画卷 。 今年3月,江家湾村推出旅游线路,吸引旅客打卡,带动村民们增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