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一生苦恋植物园


张籍香:一生苦恋植物园日前 , 中国农业出版社的编辑审定了一份特殊的书稿 , 这是一位79岁的老教授在整理她16年来记下的万余张小卡片后 , 编著的《热带植物名录》 。 与其说编辑们惊讶于老教授对热带植物研究的执着与卓见 , 不如说被那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对事业的眷眷恋情而动容 。 循着线索 , 3月初 , 采访人员采访了这位老教授 , 她叫张籍香 , 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兴隆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 , 也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 1955年 , 她从华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后 , 分配在广州的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工作 , 为了深入基层 , 便主动要求调到海南兴隆农场 , 后来兴隆有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兴隆植物研究所 , 张籍香在海南一呆就是56年 。 几十年来 , 张籍香的研究涉及海南10多种主要热带作物 , 而胡椒和咖啡更是几乎毕其一生的研究课题 。 海南盛产胡椒 , 但千百年来胡椒瘟病令海南农民束手无策 。 从大学时候起 , 张籍香就开始关注这项研究 。 可惜文革中被迫中断 。 1980年她的《胡椒瘟病综合防治研究》通过鉴定终获成功 , 一举获农垦部科技二等奖 , 她的这一成果被迅速推广到生产中 , 使胡椒病区的死株率由原来的5%下降到0.12%—0.4% 。
咖啡是海南热作的另一拳头产品 。 1990年 , 张籍香主持完成了国家七五攻关课题“海南岛咖啡种质资源考察”的研究 , 之后又完成了“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鉴定评价”的研究 , 分别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 而“中粒咖啡栽培技术”是张籍香另一个研究了近40年的项目 。 由于种子变异 , 海南中粒咖啡产量越来越低 , 1987年全岛种植面积不足4万亩 。 通过张籍香对其进行优质无性繁殖 , 从1994年起 , 中粒咖啡亩产猛增到240公斤 , 据不完全了解 , 现海南中粒咖啡种植面积已达23万亩 。 至此 , 张籍香完成了她一生最重要的研究 。
【【植物】一生苦恋植物园】在事业上 , 张籍香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 可在婚姻上她却一片空白 。 “不能不承认 , 在这方面我是低能 , 我把感情一股脑地倒给热带植物了 。 尽管孤身一人 , 但我从不寂寞 , 我的生命长在植物园 , 我的幸福种在植物园” 。 张籍香坦言 。 原来 , 从1995年退休后 , 张籍香始终没离岗 , 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王庆煌的话说“她可是咱院一个宝” 。 张籍香自己找了四种义工活:承担起培训植物研究所讲解员的任务;搜集整理植物研究所每种植物的信息资料;定期下承包点 , 负责指导农户;按时到研究所咨询室“坐诊” , 解答游客咨询 。 张籍香16年如一日 , 孜孜不倦地作着义工 , 将心血播洒在她热爱的土地上 。 近两年 , 她觉得自己年事已高 , 便埋头整理了自己从1995年以来 , 对植物研究所二千多种热带植物记录的近万张小卡片 , 按照热带植物的分类对其原产地、特性、用途作了归纳说明 。 特别是通过查书、咨询、上网等手段将国内外有关对热带植物的最新研究成果注入在小卡片中 。 为了获得权威人士的认可 , 张籍香在前年年初将她编著成书的《热带植物名录》拿到海南师范大学热带植物学教授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钟义那审定 , 本来钟义教授要为这本书作序 , 可谁想老人家不幸过世了 , 钟义教授的儿子 , 现海南师范大学植物科学院副教授钟琼芯深深为父辈两位老人的敬业精神所打动 , 欣然为此书写了序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