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错误认识

说起肺结核 , 大家还是会“谈核色变“ , 光是可以在人和人之间进行传染这一个特点 , 就足够让人害怕了 , 所以许多人一听到身边某某被确诊了肺结核 , 就避之不及 , 这也导致了有些人明明出现了肺结核症状 , 但因为担心流言而迟迟不愿就诊 。 其实 , 大家对肺结核的认识真的存在很多误区 。
肺结核的错误认识
错误认识一:尽管有疑似症状 , 但只要PPD呈阴性就没事
PPD试验的中文全称是结核菌素试验 , 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用来辅助结核病诊断的皮肤试验 。 皮下注射结核菌素后根据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来判断是否结核杆菌感染 。 但是 , 有一部分患者的PPD结果可呈假阴性 , 这可能是由于患者还处于感染初期 , 身体并没有呈现出变态反应 。 因此 , 就算PPD结果为阴性 , 但有比较明显的症状例如已经干咳很久却并没有伴随额外的感冒症状 , 或者咯血 , 都应该进一步进行胸片及胸部CT等影像学手段的排查 。
错误认识二: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就一定有传染性 , 不能接触 。
只有活动期的肺结核才具有传染性 。 活动期的肺结核病人的痰中带有结核杆菌 , 如果痰液排出体外 , 就会传染给其他人 。 所以 , 只有痰涂片检查结果呈阳性的患者才具有传染性 。 并且 , 一般来说 , 肺结核患者在接受系统的药物治疗1-2个月后 , 症状会明显好转 , 痰涂片检查转阴之后便不会有传染性了 。
而且 , 对于健康人来说 , 就算感染了结核杆菌 , 也不一定会发展为肺结核 。 正常的人体免疫系统是有能力将入侵的结核杆菌消灭的 , 而对于免疫力不那么好的人 , 可能会呈隐性感染状态 , 等到感冒等免疫力降低时 , 才会出现临床症状 。 所以 , 平时适当锻炼以增强免疫力 , 是十分有必要的 。
肺结核的错误认识
错误认识三:担心被确诊肺结核后会被歧视 , 所以拖着不去医院就诊 。
肺结核并不是什么疑难杂症 , 是完全可控可治的 。 越早去医院就诊 , 积极配合治疗 , 治疗效果就越好 , 治愈率也就越高 。 相反 , 如果一直拖着不治疗 , 体内的结核杆菌大量繁殖后 , 播散到身体其他部位 , 很可能会引发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等 。
错误说法四:接种过卡介苗就一定不会得肺结核 。
现在每个孩子出生都会接种卡介苗 ,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 卡介苗对结合杆菌的预防能力并不能达到100% , 大概能到70%-80% 。 并且 , 卡介苗的最主要作用是阻断肺部的结核杆菌向身体的其他部位播散 , 所以 , 它主要是用来降低严重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及致死率 , 而并不能有效地预防肺结核 。
错误认识四:忘记服药也没关系 , 不碍事的 。
肺结核的有效治疗药物为抗生素 , 大家都知道抗生素的耐药性 。 肺结核的治疗时程较长 , 本身就容易导致耐药性的出现 , 如果患者不按照医嘱规律服药 , 经常有忘记服药或者擅自减少药量的行为出现 , 更加容易导致耐药性的出现 。
肺结核的错误认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