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小麦吸浆虫防控迫在眉睫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隐蔽性极强的毁灭性害虫, 一旦大面积发生, 需要5至7年才能基本控制, 做好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工作则显得非常重要 。 为此, 采访人员近日专程采访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小麦育种专家陈新宏 。

【小麦】种小麦吸浆虫防控迫在眉睫

文章插图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
【【小麦】种小麦吸浆虫防控迫在眉睫】小麦吸浆虫, 又叫麦蛆 。 其幼虫吸食麦粒的浆液, 造成瘪粒, 可导致小麦减产30%左右, 严重时造成绝收, 是一种毁灭性害虫 。 因其虫体小、发生和危害隐蔽、防治关键时期短而易错过最佳防治时期 。 陈新宏指出 。
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一代, 越冬吸浆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 来年3月下旬至4与中旬幼虫在浅土层中化蛹 。 小麦抽穗期吸浆虫化蛹出土, 然后选择在抽穗而未扬花的麦穗产卵, 一般3天后孵化 。 幼虫孵化后从颖壳缝隙钻入麦粒内吸食汁液, 造成麦子秕粒, 导致减产 。 为害15~20天后发育成熟, 便坠入土壤, 在10厘米左右深处结茧越夏、越冬 。 幼虫孵化期与小麦扬花灌浆期基本吻合, 这种产卵习性是构成同一地方不同地块和品种间危害有轻重之别的主要原因 。 陈新宏说 。
抓住影响因素进行有效防治
陈新宏说, 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的因素有很多, 如气候条件、小麦的品种、轮作与栽培方式、土壤等 。 要根据影响其发生的因素进行防治更为有效 。 一般来说, 我们可采用三种方式进行防治:
1.选用抗虫品种 。 一般麦芒长、多刺、小穗排列整齐、颖壳厚、扬花期短而整齐、籽粒表皮厚的品种, 对吸浆虫成虫的产卵、幼虫入侵和为害均不利 。 选用这些品种, 能有效预防吸浆虫害发生 。
2.轮作倒茬 。 小麦与油菜、豆类、棉花和水稻等作物轮作, 使吸浆虫失去寄主, 对降低虫口数量有明显的作用 。
3.药剂防治 。 陈新宏说, 在五一前后, 推行一喷多防技术, 实施小麦病虫兼治, 即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合喷雾, 能达到防病、治虫、增产的目的 。 杀虫剂选用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吡虫啉等 。 杀菌剂选用烯唑醇、戊唑醇、粉锈宁等 。 叶面肥则选用0.2%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 。 根据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 按照产品使用说明, 按比例进行混合喷施, 同时可加入微肥等混配成药液 。
最后, 陈新宏建议广大种植户, 在小麦吸浆虫发生的各个时期, 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做到提早发现, 及时防治, 以免造成小麦严重减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