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大蒜高产栽培管理


大蒜 (Garlic)又叫蒜头、大蒜头、胡蒜、葫、独蒜、独头蒜, 是蒜类植物的统称 。 半年生草本植物, 百合科葱属, 以鳞茎入药 。 春、夏采收, 扎把, 悬挂通风处, 阴干备用 。 农谚说“种蒜不出九(月), 出九长独头”, 6月叶枯时采挖, 除去泥沙, 通风晾干或烘烤至外皮干燥 。 大蒜呈扁球形或短圆锥形, 外面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质鳞皮, 剥去鳞叶, 内有6~10个蒜瓣, 轮生于花茎的周围, 茎基部盘状, 生有多数须根 。 每一蒜瓣外包薄膜, 剥去薄膜, 即见白色、肥厚多汁的鳞片 。 有浓烈的蒜辣气, 味辛辣 。 有刺激性气味, 可食用或供调味, 亦可入药 。 地下鳞茎分瓣, 按皮色不同分为紫皮种和白皮种 。 大蒜是秦汉时从西域传入中国, 经人工栽培繁育,具有抗癌功效, 深受大众喜食 。

【高产】大蒜高产栽培管理

文章插图

大蒜性温, 味辛平;入脾、胃、肺经 。 阴虚火旺及慢性胃炎溃疡病患者应慎食 外用能引起皮肤发红, 灼热, 起泡, 故不宜敷之过久, 皮肤过敏者慎用 。 大蒜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可保护肝脏, 调节血糖, 保护心血管, 抗高血脂和动脉硬化, 抗血小板凝集 。 营养学专家发现, 大蒜提取液有抗肿瘤的作用, 建议每日生吃大蒜3—5克 。 大蒜虽有杀虫解毒祛寒健胃之功, 然而性质属于湿热之品, 同时亦有刺激性, 能刺激肝、肺、胃及眼睛, 若患有肝热或肝炎患者、脾胃火重者、眼睛痛或有炎症者宜戒之 。 大蒜多食则伤脾、损肺、坏肝、伤耳、生痰、发嗽 。
大蒜要想高产, 科学的栽培方法是关键, 那么现在我们就给大家分享一种大蒜高产的栽培技术 。
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早熟高产, 抗病虫、抗逆性强, 商品性好, 适宜当地栽培, 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 。
播前准备
种子处理 ①优温处理:严格按技术要求在0—5℃的冷库中处理30—40天, 打破休眠期, 提早成熟 。 ②药剂浸种:用50%多菌灵可湿剂500倍液浸种12—16小时, 杀死种子表面病菌 。
整地施肥 前茬收后立即耕翻土壤20—25厘米, 结合整地每亩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3000千克, 复合肥50千克作底肥, 进行开厢栽培 。
播种
播种期 播种期以8月底9月上中旬为宜 。 播种过早易出现二次生长, 病害严重 。
播种量及密度 以收青蒜苗的每亩用种量250—300千克, 株行距6×10厘米 。 蒜头、蒜苔兼收的每亩用种量100—150千克, 株行距10×30厘米 。 以收独蒜为主的, 选用百瓣蒜种在100克左右的小蒜瓣, 用种量120—150千克, 株行距10×10厘米 。
播种方法 一般采用点播, 整地作厢后, 按株行距用点豆桩进行人工点播 。
田间管理
1、灌水 大蒜播种后, 如土壤湿润, 不需灌水即可出苗, 在整个生长期中应保持土壤潮湿 。 在抽苔期及蒜头膨大期应增加灌水, 避免受旱 。 采苔后应增加灌水, 保持土壤湿润, 蒜头采收前1周应停止灌水 。
2、追肥 催苗肥:即4—5叶期每亩用尿素10—15千克;催苔肥:在7—8叶期每亩施尿素15—2千克, 硫酸钾5—10千克, 并用0.1%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1—2次, 抽苔以后蒜头膨大期每亩施复合肥20—30千克, 每次追肥后应及时灌水 。
3、病虫草害防治 大蒜的病害主要有紫斑病、叶枯病及锈病 。 可用1:1:200倍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喷雾防治, 防治2—3次 。 虫害有蓟马、葱须鳞蛾、种蝇等, 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 化学除草用24%的果尔乳油或48%拉素乳油或50%杀草丹乳油, 在大蒜播种后或幼苗1叶心前喷施, 均有较好的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