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静气,则贵气生静气,不是等待

老子的《道德经》有云:
“ 静胜躁 , 寒胜热 , 清静为天下正 。 ”
内心越安静 , 就越能从容淡定 。
无论身处闹市 , 还是身处田园 , 一个人最难得的是心有静气 。
心有静气,则贵气生静气,不是等待
01心有静气 , 则运气生
《大学》中有这么一句话:
“静而后能安 , 安而后能虑 , 虑而后能得 。 ”
一个人的静气 , 其实就是他最好的运气 。
有的人 , 在遇到急事和重要的事时 , 会心浮气躁、自乱阵脚 。
而心有静气的人 , 当遇人遇事时 , 能心平气和地去面对和处理 。
清朝时期的台湾总督刘铭传 , 便是心有静气的人 。
当年 , 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 , 同时还推荐了另外两个人 。
曾国藩面试时 , 故意迟到 , 其实是在暗中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 。
那两位因为等的时间长 , 极不耐烦 , 不停地抱怨 。
只有刘铭传静静地欣赏墙上的字画 。
于是 , 当曾国藩考那墙上字画的内容 , 只有刘铭传一个人能答出来 。
古训有云:“每临大事有静气 , 不信今时无古贤 。 ”
心有静气 , 才能从容淡定 , 心静则清 , 心清则明 , 才能妥善处理问题 。
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中 , 做一个心有静气的人 , 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 , 才能交到好运 , 过上幸福人生 。
心有静气,则贵气生静气,不是等待
02心有静气 , 则智慧生
吕纯阳尊师有训文曰:
“时时拴意马 , 刻刻锁心猿 。 是其故也 , 败道由妄心 , 成道也由心 。 ”
我们所熟知的吸引力法则中 , 告诉我们 , 人身上是存在着一种看不到的能量的 。
就像人的心念浮动 , 能量也不能够安定 , 能量也就随之外散了 。
所以说 , 当一个人常常浮躁不安时 , 被外在捆绑时 , 便会失去对生活的洞察力 。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 , 其实也是一个心浮气躁的人 , 遇事容易着急 , 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
唐鉴先生有一次告诉他:
“最是静字功夫要紧......若不静 , 省身也不密 , 见理也不明 , 都是浮的 。 ”
后来 , 曾国藩试着让生活中的自己学着安静一点 , 学着思考为人处世的道理 。
他紧闭房门 , 点一炷清香 , 在袅袅香烟中 , 微闭双眼 , 一番打坐后 , 思路格外清晰 。
想来也对 , 庄子、管子主张静 , 佛家也主张静 , 看来“静”字贯穿了各家学派 。
从古到今 , 人们也总是称赞治国贤臣是“每逢大事有静气”的人物 。
有时候决定一个人成败的 , 不一定是他的学识和资源 , 而是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
要知道 , 曾国藩可是科考七次 , 曾六次落榜的人 , 如果没有沉稳的做事态度 , 早就打退堂鼓了 。
心有静气 , 才能一心一意、笃定前行 , 才能心生智慧 , 成大事 。
心有静气,则贵气生静气,不是等待
03心有静气 , 则贵气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