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苋菜栽培生产中的注意事项


【【栽培】苋菜栽培生产中的注意事项】苋菜 , 原名:苋 , 别名:雁来红、老少年、老来少、三色苋 , 拉丁文名:Amaranthus tricolor , 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 , 茎粗壮 , 绿色或红色 , 常分枝 , 幼时有毛或无毛 。 苋菜菜身软滑而菜味浓 , 入口甘香 , 有润肠胃清热功效 。 亦称为“凫葵”、“蟹菜”、“荇菜”、“莕菜” 。 有些地方又名“红蘑虎”、云香菜、云天菜、寒菜等 。

【栽培】苋菜栽培生产中的注意事项

文章插图

苋菜喜温暖 , 较耐热 , 生长适温23~27℃ , 20℃以下生长缓慢 , 10℃以下种子发芽困难 。 要求土壤湿润 , 但不耐涝 , 对空气湿度要求不严 。 属短日性蔬菜 , 在高温短日照条件下 , 易抽薹开花 。 在气温适宜 , 日照较长的春季栽培 , 抽薹迟 , 品质柔嫩 , 产量高 。
苋菜的地理分布
苋菜原产中国、印度及东南亚等地 , 中国自古就作为野菜食用 。 作为蔬菜栽培以中国与印度居多 , 中国南方又比北方多 , 在中国的南方各地均有一些品质优、营养高的苋菜品种 , 因苋菜的抗性强 , 易生长 , 耐旱 , 耐湿 , 耐高温 , 加之病虫害很少发生 , 故苋菜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 , 都渐渐被人们所认识 , 而得到发展 。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 有时逸为半野生 。 原产印度 , 分布于亚洲南部、中亚、日本等地 。
苋菜栽培生产中的注意事项
苋菜对温度、水分、养分和土壤环境等外界条件的反应较为敏感 , 故在满足对上述因素需求的条件下 , 苋菜长势良好、品质优异 , 且生长迅速 , 商品收获期延长 , 产量高 。 因此生产上特别要注意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
一、适时播种 , 合理密植
在自然气温条件下 , 适宜苋菜生长尤其是适宜其商品生产的时间不长 。 它既不耐低温 , 高温条件下又会明显影响其品质而失去商品价值 。 有道是“六月苋 , 不过门” , 就是说在我国江南多数地区 , 农历7月以后的苋菜就卖不出去了 。 苋菜只适宜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生长 , 一般每年4~6月为其生长适期 。
由于苋菜的生育适期短 , 故一般宜采用直播方式栽培 , 可于“雨水”至“惊蛰”季节播种 , 播前把菜地整细整平 , 每亩拨浇1500~2000公斤水肥做基肥 , 每亩播种0.4~0.5公斤 , 播后撒施草木灰约1000公斤 , 然后覆盖0.5~1厘米细泥 。 幼苗出土后 , 每隔2~3天喷清水一次 。 幼苗长出1~2片真叶后可追施0.3%硫酸铵溶液 , 每隔5~7天施一次;待长出4~5片真叶后开始进行间苗除草;长到13~15厘米高时 , 按株行距18~20厘米的规格间苗、定苗 。 只有克服过分密植 , 改善个体生长环境 , 保证适当单位面积苗数 , 才能培育出优质、高产商品菜 。
二、看天施肥 , 合理调节水分
早春时节气候多变 , 清晨气温较低 。 苋菜对气温、水分反应特别敏感 , 浇水施肥应选择在晴天上午9~10时或下午4~5时进行 。 施肥完毕即用清水喷洒叶面 , 清洗滞留于叶面上的肥分 , 以防阳光曝晒下叶面上的肥分浓度过高而引起烧苗 。 待晚春气温回升 , 最低温度达16℃以上时再提前到清早浇水浇肥 。 遇连续阴雨天气则应抓好排水工作并停止浇水肥 , 改施旧墙泥或撒施颗粒肥以防水分过多缺氧烂根 。 苋菜对养分需求量较大且要求严格 , 应注意施肥的连贯性 , 尤其每次采收后都应及时足量施肥 。 一旦脱肥 , 就会生长不良 。 它对水分适当与否也很敏感 。 水分、养分的处理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叶片萎缩、植株矮小 , 且难以恢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