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院心外科团队完成全国首例国产新型主动脉术中支架植入

【中山医院心外科团队完成全国首例国产新型主动脉术中支架植入】本文转自:上观新闻
“感谢中山医院心外科团队 , 让我又能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去了!”前些日子突发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沈先生笑着说 , 今日他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病房康复出院了 。
4月30日凌晨5点 , 刚过不惑之年的沈先生在家突发剧烈胸痛伴左下肢麻木 , 被送至附近医院急诊 , 由于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 , 在口服负荷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后完成了急诊冠脉造影 , 术中发现患者存在主动脉夹层 , 在完善主动脉CTA后被确诊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 由于外院不具备开展相应手术的必备条件 , 患者于中午12时紧急转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中山医院心外科团队完成全国首例国产新型主动脉术中支架植入
中山医院心外科主任王春生教授团队接诊后判断患者病情危重 , 随时有生命危险 , 决定立即行急诊手术治疗 。 在麻醉科胡艳主治医师、体外循环赵赟副主任医师、心超室董丽莉副主任医师 , 查婉君、陈轶洪护师等支持、配合下 , 由心外科王春生教授、赖颢主任医师、季强副主任医师、王毓琳主治医师组成的手术团队为患者施行了保留瓣膜的主动脉根部置换、全主动脉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 。
中山医院心外科团队完成全国首例国产新型主动脉术中支架植入
术中经食道超声发现 , 患者的夹层已撕裂至主动脉根部 , 导致了主动脉瓣的重度返流 , 手术团队本着“一切为了病人”的理念 , 不畏困难 , 在急诊夹层手术中应用David术式 , 在保留并修复了患者自身瓣膜的同时 , 彻底置换了病变的根部血管 , 免除了患者后期终身抗凝治疗的隐患 。
远端则用28-120-10毫米的Fontus单分支术中支架减少了患者心脏在深低温停循环的时间(仅为17分钟) , 避免在术野最深处可能出现的外科吻合问题 , 让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减少出血风险 , 同时扩大主动脉修复范围 , 以此降低再次手术风险 。
据悉 ,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是临床最为凶险的危急症之一 , 通常以剧烈胸痛起病 , 除了会有破裂出血、心包填塞的风险之外 , 还会因内膜片而导致脏器灌注不良(如心梗、脑梗、下肢缺血等) , 48小时死亡率高达50% , 及时的外科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 对于年轻且合并主动脉根部病变的患者 , 主动脉根部置换联合全弓象鼻手术是避免二次手术的有效手段 。
王春生教授介绍 , 传统弓鼻手术需置换弓上三分支血管 , 手术时间长、出血风险大 , 而Fontus分支型支架的主支架可直接植入降主动脉 , 改善降主动脉的远期重构 , 其侧枝可直接植入左锁骨下动脉 , 简化手术操作 , 免除了锁骨下动脉吻合 , 降低出血风险 , 同时前移远端吻合口 , 降低吻合难度 , 缩短手术时间 。
据悉 , Fontus是国人原研的分支型术中支架系统 , 由中山医院王春生教授带领的大血管外科团队通过系列动物实验使其不断优化设计 , 利于临床操作 , 并牵头完成了全国多中心临床实验 , 获得了理想结果 , 已于今年顺利获批上市 , 该系统也是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单分支术中支架系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