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中作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晚清大臣曾国藩一生建功累累 , 在修炼人格上更是深得人心 。
他曾说:
“坚其志 , 苦其心 , 劳其力 , 事无大小 , 必有所成 。 ”
一个人 , 要想在当今社会上有所成 , 则需要做到坚定自己的志向 , 要敢于吃苦 , 要勇于付出 。
如此 , 往后不管事情大小 , 都能够有一番作为 。
其实 , 吃苦的人 , 永远不会吃亏 。
因为真正能够做到内心强大的人 , 他们每一日的精进 , 每一次的蜕变 , 都是从苦海里熬出来的 。
你愿意吃苦 , 人生就提前赢了 。
苦中作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苦中成才
中国著名实体企业家 , “玻璃大王”曹德旺 , 9岁上学 , 14岁辍学 , 成为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之前 , 帮过父亲一起卖过烟丝、贩卖过水果 。
每天凌晨3点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做批发 , 穷困的时候连一包7分钱的烟都买不起 。
吃过苦的曹德旺 , 即便到了后来身家过亿之后 , 也时常在家里告诫自己的子女做人要吃苦 。
比如说让他最小的儿子曹晖在19岁高中毕业时 , 被安排在公司的流水线打工 , 300元的底薪 , 三班倒 。
平日里的工作就是搬玻璃、打扫车间 , 然后逐渐做一些技术活 , 诸如切片、洗涤、垂直炉、掰大片等等 。
苦中作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曹德旺常常谆谆教导孩子们说:吃苦三年 , 成就半生 。
《格言集锦》中有言:
“能受苦方为志士 , 肯吃苦不是痴人 。 ”
敢于吃苦的人 , 才能成为真正的有志之士;愿意吃苦的人 , 才能在苦中成才 。
吃苦之前 , 要放下面子 , 放下架子 。
很多人 , 之所以不愿意吃苦 , 就是因为放不下架子 , 老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 放不下面子 , 一直认为自己是做大事的人 。
其实 , 这类人在现实当中 , 不光体能上娇滴滴的 , 而且意志力薄弱 , 稍微一点困难就让他们脆弱的灵魂“原形毕露” 。
苦中作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苦中作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古代有“悬梁刺股”、“凿壁偷光”之典型肯吃苦 , 终究成才的故事 , 当我们去体会其中的道理时 , 就会明白 , 人生的意义 , 在于不断地通过努力来寻求幸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