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甲醛菜,菜贩子从来不吃”?专家辟谣!

本文转自:中国消费者报
一直以来 , 手机浏览器、微信群、朋友圈里流传着诸如“这几种甲醛菜 , 菜贩子自己从不吃 , 别怪我没告诉你”之类的“科普文章” , 称菜市场中常见的娃娃菜、金针菇等都含有甲醛 , 伤肝肾还致癌 。
“这几种甲醛菜,菜贩子从来不吃”?专家辟谣!
“这几种甲醛菜,菜贩子从来不吃”?专家辟谣!
“甲醛菜”是真的吗
事实究竟如何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研究员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这种说法其实不必理会 。
首先 , 蔬菜中的甲醛 , 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 。 内源性的甲醛是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 , 天然存在于许多食物中 , 比如蔬菜、菌菇、水果、肉类、鱼类等 , 这类甲醛含量极微少 , 对人体基本不会产生危害 。
外源性的甲醛则是在食物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 , 不当使用或违规添加的 , 这是造成食品甲醛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
甲醛以前确曾被当做防腐剂和漂白剂使用 。 所谓金针菇、娃娃菜等新鲜蔬菜里有甲醛的说法 , 主要来自于以往不良商家为延长储存时间、防止蔬菜腐败而添加的 。
我国《食品安全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 , 甲醛不得作为食品用加工助剂生产经营和使用 。 也就是说 , 以任何方式在食品中添加甲醛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
【“这几种甲醛菜,菜贩子从来不吃”?专家辟谣!】随着食品技术的进步 , 防腐储存的处理方法有很多 , 而甲醛有很大刺激气味 , 很容易被发现 , 商家没必要冒着巨大风险使用 。 因此 , 即使有“甲醛菜” , 也只是个别现象 。
“这几种甲醛菜,菜贩子从来不吃”?专家辟谣!
其次 , 即使蔬菜存储中真的用到了甲醛 , 残留量也非常低 。 一般说来 , 甲醛在食物中应用时 , 浓度在0.1%左右的溶液就可以达到防腐效果 。 而且甲醛是一种极易挥发的物质 , 正常情况下 , 运输、储存以及烹饪过程中都会挥发到空气中 , 残留量非常低 。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 , 甲醛的危害产生主要在于“吸入” , 吃下少量甲醛并不会造成急性中毒 , 除非吃下大量甲醛 , 才可能导致急性中毒 。
研究显示 , 如果不考虑其他食物的甲醛摄入 , 需要一天吃44.118千克蔬菜才会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 。 但事实上 , 一个人每天不可能吃下这么多的蔬菜 。
该如何对待可能存在的
低量长期摄入的慢性危险?
蔬菜存储中如果使用了较多的甲醛 , 很容易就会分辨出来 。 如果不放心 , 消费者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 多用流水清洗 。 甲醛极易溶于水 , 很容易被清洗掉 。
? 烹调熟透 。 烹煮产生的热力有助于去除甲醛 。
? 饮食多样化 。 尽量保持均衡饮食 , 这样就不用过分担心从食物中摄入甲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