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合群”,是成年人的必备技能?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10日电(采访人员 上官云)“每天身处喧嚣 , 却无比孤单 。 ”这句话 , 曾有人用来调侃自己的“不合群” , 形象地说明了内心的苦恼 。
最近 , “合群真的那么重要吗”成为网上热议话题 。 有人觉得不重要 , 没必要去迎合所有人;也有人觉得 , 在生活中必须合群 , 不然很可能被孤立 。
在生活中 , 也许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伪合群”或“盲目合群” , 有必要吗?
“害怕被孤立 , 努力去合群”
在职场和生活中 , 先不谈是否“盲目” , “合群”可能是不少人会遇到的问题 。
伪装“合群”,是成年人的必备技能?
图片来源:《女心理师》视频截图
【伪装“合群”,是成年人的必备技能?】早前的热播剧《女心理师》中 , 曾讲到过一个故事:“老好人”小莫有点讨好型人格 , 有人找理由 , 让他帮忙做幻灯片 。 小莫已经下班了 , 权衡一番 , 最后还是回复“好的” 。
他想融入公司的小圈子 , 但仍然会被排斥 , 显得很不合群 , 同事们出去唱歌也不带他 。
现实中 , 也有类似的例子 。 小月在一家企业工作 , 还是个职场“萌新”的时候 , 就注意到了“合群”问题 , “会有意识地多参与同事们的活动 , 即便不感兴趣 , 也会敷衍一下 。 ”
至于原因 , 她的回答简单明了 , “害怕被孤立 。 在生活中还好 , 在职场中如果不能合群 , 很多好事可能都落不到你头上 。 伪装合群 , 是成年人的必备技能 。 ”
寻找归属感
关于“合群”的问题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心理学教授宋广文表示 , 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 , 人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孤独的生存和活着 。
他介绍 ,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
所以说 , 人类有归属与爱的需要 , 作为个体而言 , 往往要把自己归纳到某一个群体当中 。 尤其当身处“人情社会”中 , 做到“合群”几乎是人们潜意识里的自我要求 。
漂泊在外时 , “合群”似乎就显得特别重要 。 无论是同学、朋友 , 还是同事 , 如果一个人在这些小圈子中 , 和别人的关系比较密切 , 就容易在无形中给自己带来更多安全感 。
伪装“合群”,是成年人的必备技能?
图片来源:网友微博截图
一定圈层中的社交生活 , 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还不止于此 。 比如 , 拥有一批关系较为密切的朋友 , 可以分享快乐、倾诉痛苦 , 在某种程度上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 。
换言之 , 大家追求合群、愿意合群 , 是一种生存的需要 , 也是发展的需要 。
“盲目合群”有无必要?
不过 , 在生活中也没必要“盲目合群” , 更没必要为了“无效合群”委屈自己 。
宋广文分析 , 很多合群 , 不管出于本能或者社交需要 , 或多或少都带着一些目的性:或者是对工作有帮助 , 或者是对排解孤独有效果 。
他认为 , 越是成熟 , 越明白真正的朋友是什么样 。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 令人感觉舒适的“合群” , 实际上是要找到与自己三观一致、兴趣相近、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圈子 。
也有观点认为 , 当“盲目合群”时 , 一个人可能并不会感觉轻松 , 倒不如尝试消除外界带来的压力 , 活得更自在一些 。
因此 , 盲目“合群”没必要 , 低质量的“合群”反而会给自身带来困扰 , 甚至疲于应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