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如何分辨蛏子洞视频( 二 )


生活习性
蛏子喜在风浪平静、潮流畅通、底质松软、有淡水注入的内湾中, 低潮区, 营穴居生活 。 随潮水的涨落在洞穴中作升降运动 。 海水淹没时, 上升到沿穴口, 伸出进出水管, 进行呼吸、摄食、排泄等活动 。 滩地干露时, 则降到沿穴的中部或穴底 。 缢蛏潜居的深度, 随蛏体大小, 体质强弱, 以及底质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 。 通常蛏体大, 体质强壮, 底质松软, 水温低时, 潜居较深;反之, 蛏体小、体质弱、底质硬、水温暖时, 潜居较浅 。 一般潜居深度为体长的5~6倍 。 根据滩涂上进出水孔的大小和两孔的间距, 可以判断蛏体的大小和肥瘦 。 若滩面上进出水孔明显, 并且在出水孔周围有泥土隆起, 说明蛏体健壮 。
在沿穴中倒立生活, 前端向下, 后端向上 。 1个洞穴内, 不会同时出现两只缢蛏 。 通常稚贝的移动能力较强 。 在正常情况下, 成年蛏不会离开自己的洞穴而转移到别处生活 。
广温性贝类, 生活在北方的缢蛏, 能忍受冬季0~-3℃的低温;生活在南方的缢蛏, 在39℃温度条件下仍能生活一段时间 。 缢蛏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30℃ 。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温度愈高生活愈快 。 缢蛏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范围为1.005~1.020, 在这个范围内比重偏低对缢蛏生长有利 。

怎么挖海蛏子 如果蛏子打开着的, 可以用手轻轻碰一下, 看会不会合上, 会的话就是活的 。 一般也可以看那个水, 如果很脏的话, 说明有死的蛏子了, 还有就是闻一下气味也是可以的 。

蛏子富含碘和硒, 它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孕妇、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食品, 蛏子含有锌和锰, 常食蛏子有益于脑的营养补充, 有健脑益智的作用 。 医学工作者还发现, 蛏子对因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后产生的口干烦热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
适用人群:
1、适宜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醉酒等人群
2、脾胃虚寒、腹泻者应少食 。
扩展资料:
蛏肉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经测定, 每百克鲜肉, 含蛋白质7.2克, 脂肪1.2克, 碳水化合物2.4克, 糖3克, 钙133毫克, 磷114毫克, 铁227毫克, 热量200千焦 。 蛏子还有一定的医药作用, 具有补虚的功能 。 蛏肉甘、咸寒, 用于产后虚寒、烦热痢疾, 壳可用于医治胃病, 咽喉肿痛 。
中医认为, 蛏子肉味甘、咸, 性寒, 有清热解毒、补阴除烦、益肾利水、清胃治痢、产后补虚等功效 。 《嘉祐本草》中 记载:蛏子肉"补虚, 主冷痢 。 煮食之, 主妇人产后虚损、胸中邪热烦闷气" 。 《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蛏子肉"清胃、治痢、除烦、补产后虚损" 。
广温性贝类, 生活在北方的缢蛏, 能忍受冬季0~-3℃的低温;生活在南方的缢蛏, 在39℃温度条件下仍能生活一段时间 。 缢蛏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30℃ 。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温度愈高生活愈快 。 缢蛏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范围为1.005~1.020, 在这个范围内比重偏低对缢蛏生长有利 。
参考资料来源:




怎么分辨蛏子死活?       海蛏子的营养价值很高, 有哪些挖海蛏子的简便方法?
蛏子又叫西施舌, 因为它的外形非常美丽优雅 。 蛏子肉韧结实、味道极佳, 也被称做“海里的人参” 。
栖息地:主要在近海沙泥中 。 蛏子喜欢在软泥滩上生活, 潜伏的深度随季节而不同, 通常蛏子潜伏的深度为其体长的5~6倍 。 眼下正值夏季, 蛏子潜伏较浅, 十分适合挖掘 。
所需工具:盐、小铁铲、小桶
获取方法:拿铁铲铲沙, 铲沙过程中, 如果看到沙中有小孔, 那么就是蛏子的居住地 。 看到小孔后, 可向小孔里撒一点盐, 就会看到蛏子自己往上跑, 然后顺手抓住放到小桶里就好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