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胆不好怎么调理,女性胆不好有哪些症状( 四 )


b. 方法:选1~2个穴位 , 每穴注射当归液或红花液2ml;或10%葡萄糖液5ml , 进针有针感后快速推注 , 每日1~2次 。
烟台地区文登中心医院采用体针治疗219例胆石症 , 排石者185例 , 占84.5% 。 该组185例排石者共排1cm×1cm×1cm以上大小结石151块 , 其中最大为4.5cm×3.5cm , 最大横径3.5cm 。 有的患者在排出同时还排出蛔虫残体及炊帚苗为核心的结石 。 取穴右侧日月、期门 。 上腹疼痛较剧和胆囊胀大者用巨阙透腹哀、治胆穴 。 进针后接电针仪 , 通电60分钟 , 每日1次 , 疼痛重者也可一日2次 。 同时口服33%硫酸镁40ml 。
(2)耳针
①穴位:肝、胆、脾、胃、十二指肠、神门、交感 。
②针法:选上述反应明显的2~3穴 , 重刺激 , 留针30分钟 , 每日2次 。
近年 , 全国各地多处有人采用王不留行籽、白芥子或菜籽贴压取穴 , 配合猪蹄等高脂饮食治疗胆石症 , 有较好的排石效果 。
如何运用按摩疗法治疗胆囊炎、胆石症?
(1)点、按法:在背部寻找痛点 , 大多在第九胸椎旁及两侧胆囊穴 。 用点或按法先刺激背部压痛点3~5分钟 , 然后刺激胆囊穴3~5分钟 。 日1次 , 7日为1疗程 。
(2)一指禅推或揉右胆囊穴 , 阳陵泉 , 右肝、胆俞以及双侧太冲穴以舒肝利胆 。
(3)施掌擦法于两侧胁肋部 。
(4)点穴治疗胆绞痛:
病种包括胆囊炎、胆石症 。 取穴:胆俞(双) 。 指压 , 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 每次10~15分钟 , 痛甚酌情增时 。 再用大鱼际循本穴上下推揉30次 。 本组100例 , 显效(疼痛完全缓解)65例 , 有效30例 , 无效5例 , 有效率95% 。 另设点穴(10分钟)、空白对照组胆囊有功能者各50例 , 用Aloka-190型超声仪检测胆囊及胆总管最大切面后拍片 , 结果:两组胆囊、胆总管呈收缩改变分别为45例、42例 , 扩张分别为2例、5例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
(5)特定按摩手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用扩胸晃法(医者双手搬两肩 , 膝部抵胆俞穴 , 向前用力扳晃2~3次)、贯法(医者握空拳轻叩放在百会穴上的一手掌背1~3次)、四指叩击法(根据结石部位分别仰、侧、先仰后侧卧位 , 自上而下叩击肝区3~5遍 , 以无痛苦为度) 。 点按法:点按背部胆俞、肝俞和阿是穴、至阳穴;再点按期门、日月、鸠尾、中脘、阳溪、足三里、公孙、太冲、丘墟 , 按子午流注法每次取3~4穴 , 每穴15~30秒 , 得气为度 。 每次15分钟 , 日1次 , 10次为1疗程 。 本组36例 , 用3个疗程 , 痊愈9例 , 有效21例 , 无效6例 。
(6)推拿背部腧穴对胆囊炎止痛作用的观察:
本组45例 , 其中伴肝内胆管结石者3例 , 胆囊结石3例 , 胆总管结石1例 。 治法:均以推拿心俞、督俞、膈俞穴为主 。 患者取俯卧位 , 术者用拇指的指腹或大、小鱼际 , 或用掌根部在穴位上进行按揉 , 每次10~20分钟 , 日2次 , 5日为1疗程 。 部分患者在背部压痛区结合拔火罐 。 结果:有效40例 , 无效5例(均伴有肝胆结石 , 经按摩后疼痛虽缓解 , 但维持时间较短) 。
(7) 胆石症按摩四法:
第一法:第七至第九胸椎背部压痛点及两侧胆囊穴 , 用点法或按法重刺激2~3分钟 。
第二法:左背部压痛点平面的脊柱棘突作旋转复位 。
第三法:沿背部两侧膀胱经用推法治疗 , 约6分钟 , 再按胆俞、肝俞、膈俞各1分钟 , 最后用擦法治疗背部膀胱经 , 以透热为度 。
第四法:在两侧胁肋部用擦法治疗 , 以微微透热为度 , 然后施按、揉法于两侧章门、期门各1分钟 , 以酸胀为度 。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摘自《生理健康网》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慢性炎症 。 是胆囊的一种最常见的疾病 。 一般多由急性胆囊炎未彻底治愈引起 。 慢性胆囊炎者 , 平时可以无任何表现 , 或只有轻微的类似胃病的一些表现 , 但常反复急性发作 。 发作时疼痛难忍 , 十分痛苦 。 目前 , 临床上一般系用手术切除 , 以求根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