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胆不好怎么调理,女性胆不好有哪些症状( 三 )


胆囊炎患者的家庭常备药物有哪些?
胆囊炎胆石症患者 , 常常发病突然 , 尤其在抵抗力很差的时候 , 或内心苦闷 , 精神不振 , 或暴食暴饮或饱餐以后 , 常常会出现胸闷、消化不良、恶心、食欲不振等胆囊炎发病的轻度症状 , 一时到医院求医又十分不方便怎么办呢?可以在家庭中准备一些常用药 , 一有症状 , 就可进行自服 , 缓解症状 。 如:
口服消炎药:
①氟哌酸:一日3次 , 每次1~2粒(即0.1~0.2g)空腹口服 。
②红霉素:0.3g , 一日4次 , 饭后服 。
③氯霉素:0.5g , 一日4次 , 饭后服 。
④洁霉素:一日4次 , 每次1~2粒(0.25~0.5g) 。
⑤灭滴灵(甲硝唑片)一日3次 , 每次一片(即0.2g) , 饭后服 , 孕妇禁用 。
⑥先锋Ⅳ胶囊:一日4次 , 每次0.25~0.5g 。
利胆药:有胆通、胆宁、胆益宁、胆乐、胆酸钠、利胆酸等 , 也须备用 。
在发病时 , 可在以上各类药中 , 选择一种药服用 。 服前应看说明书 , 避免错服 。 如果症状越来越重 , 就应去医院就诊 。
诊断:
胆囊炎早期:可见右胁下时常作痛 , 伴见舌苔糙垢根厚、质红且干 , 脉多弦滑而数 , 大便干结 , 小溲赤少 。 此为胆热郁滞 , 气机不畅 , 治宜清泻胆热 , 疏调气机 , 以缓疼痛 。 处方:柴胡60g , 黄芩10g , 旋覆花10g , 片姜黄6g , 杏仁10g , 苏子梗各10g , 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g , 槟榔10g , 鸡内金10g 。 在治疗期间必须注意饮食调摄 , 减少食量 , 以青菜为主 , 忌食油腻之品 , 每天早晨必须走路以助消化 。
急性发作期:多由慢性胆囊炎转来 , 临床表现为右胁剧烈疼痛拒按 , 发热 , 恶寒 , 呕吐 , 恶心 , 舌苔垢厚 , 心烦急躁 , 两脉洪滑而数 , 大便数日未通 , 小溲赤热 , 急以清泻胆热 , 攻下利胆为治 , 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6g , 大黄3g , 枳实6g , 黄芩10g , 半夏10g , 郁金10g , 杏仁10g , 香附10g 。
慢性胆囊炎长期不愈者仍需轻泻胆热 , 增强其消化功能 , 用药沿清热调肝利胆法:竹茹6g , 陈皮6g , 半夏10g , 蝉衣6g , 杏仁10g , 莱菔子6g , 焦山楂10g , 鸡内金10g 。
体弱气血不足而消化功能过差者 , 宜用益气补中、健运缓痛法 , 并嘱其坚持体育锻炼以期配合治疗 。 方用:木香6g , 砂仁2g , 白术10g , 茯苓10g , 太子参6g , 陈皮6g , 竹茹6g , 黄芪10g , 焦麦芽10g , 枳壳6g 。
胆囊炎经常发作 , 脉象细弦 , 舌红口干 , 又有阴伤阳亢之象者 , 当用养血柔肝 , 疏调木土法:当归10g , 白芍10g , 木瓜10g , 生牡蛎20g , 香附10g , 片姜黄6g , 旱莲草10g , 女贞子10g 。
若阴伤而阳热过亢者 , 两脉细小弦滑数 , 心烦口干急躁 , 夜寐梦多 , 形体瘦弱 , 甚则午后低热 , 当用养血柔肝折热法:金铃子10g , 元胡6g , 香附10g , 旋覆花10g , 柴胡6g , 夏枯草10g , 郁金6g , 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g , 杏仁10g 。
胆囊炎、胆石症的针刺疗法有哪些?
针刺治疗胆道疾病具有解痉止痛、利胆排石、降逆止呕作用 , 可单独使用 , 也可配合其他疗法使用 。
(1)体针
①针刺
a. 穴位:胆俞、中脘、足三里、治胆穴、阳陵泉 。 绞痛加合谷;高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 。
b. 针法:选以上穴位2~4个 , 深刺、重刺 , 持续捻针3~5分钟 , 留针30分钟 , 每日2次 。
②电针
a. 穴位:右胆俞(阴极) , 治胆穴 , 日月 , 太冲(阳极) 。
b. 方法:进针 , 有针感后接电针仪 , 使用可调波 , 强度由弱逐渐加强 , 以可耐受为度 , 每次30分钟 , 每日2~3次 。
③水针
a. 穴位:胆俞 , 足三里、中脘、治胆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