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小麦、草菇互促生产模式

【【小麦】小麦、草菇互促生产模式】
小麦、草菇互促生产模式
    1.生产模式及特点
    1.1  生产模式  烟台市为冬小麦产区, 小麦以秋播夏收为主, 小麦生产结束后, 利用其秸秆为原料、在高温季节栽培一茬草菇, 草菇产后废菌料经曝晒、发酵, 作为下茬小麦底肥还田, 如此循环下去 。
    1.2  产区建设  产区建设前要确定麦田与菇棚比例 。 草菇棚有效利用面积按0.7计, 平均1平方米投料按12.5千克计, 每667平方米小麦秸秆产量按400千克计, 则每667平方米菇棚需麦秸约6 000千克, 这样麦田和菇棚面积比例就可确定为15:1 。
    选择肥水条件好、面积在6.7公顷以上的小麦集中生产区域, 建立优质小麦与草菇互促、高效生产区 。 按麦田与菇棚面积比例, 在小麦产区周围或中间集中建草菇生产棚, 菇棚建成塑料拱棚、日光温室、简易菇棚等均可, 每个菇棚面积以300-500平方米为宜 。
    1.3  模式特点一是生产效益高 。 采用此种模式, 小麦一般增产10%以上, 每667平方米产量450千克以上, 增值60元以上 。 虽生产草菇占去1/16的麦田, 但整个产区小麦总产量仍比单种小麦增加3%以上, 且多收一茬草菇, 每667平方米菇棚可产菇2 400千克以上, 收益10 000元以上 。 整个产区平均每667平方米, 小麦增值18元, 草菇增值625元, 总增值643元 。 二是生态效益好 。 此种生产模式下, 麦田既是优质小麦“生产场”, 又是草菇栽培原料“生产场”;菇棚既是草菇“生产场”, 又是麦田有机肥“生产场” 。 麦秸经过生产草菇变成优质的有机肥, 比秸秆直接还田, 肥效好、利用率高, 资源可得到多元、重复、增值利用, 还有利于提高小麦品质, 具有可持续农业特点 。
    2.生产技术要点
    2.1  小麦
    2.1.1  选用良种  选用优质、高产、抗逆、适应性强的品种, 如烟农15、烟农19、济南17、济麦20等 。 播前选种, 除去秕粒、碎粒、病粒及杂质, 对选好的麦种进行包衣处理或药剂拌种, 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虫害 。
    2.1.2  施足基肥  整地前施足基肥 。 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草菇废菌料300-400千克, 优质土杂肥2 000千克(比不施废菌料减半), 标准氮肥30-35千克, 标准磷肥40-45千克, 钾肥10-15千克 。 草菇废菌料用前要进行处理 。 在草菇生产结束后、小麦播种前, 将废菌料晾干压碎后, 再加水拌均, 使其含水量达50%左右, 然后建堆, 堆宽1.2-1.5米、高1.0-1.2米、长不限, 覆盖塑料薄膜堆闷3天后即可使用, 堆闷过程中可翻堆1-2次 。
    2.1.3  精细整地  整地做到深、透、净、实、平、足 。 “深”是深耕深翻, 耕深25厘米左右;“透”是耕透耙透, 无明暗坷垃;“净”是及时灭茬, 拾净根茬草;“实”是上不板结, 下不翘空;“平”是畦平埂直;“足”是底墒要足 。
    2.1.4  适期播种  日平均气温在18-16℃时为播种适期, 烟台地区一般在9月23-30日 。
    2.1.5  精细播种  一要严格播种量 。 一般每667平方米播量, 精播4-6千克, 半精播6-8千克 。 二要合理密植 。 实行条播, 平均行距18-22厘米 。 每667平方米基本苗, 精播8万-12万株, 半精播12万-16万株 。 三要注意播种深度 。 一般以3-4厘米为宜 。 三要大力推行机械播种, 提高播种质量 。 四是播种后要适当镇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