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石竹花——母亲花


石竹花——母亲花说到石竹花 , 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可是提到康乃馨 , 人们就比较熟悉了 。 其实 , 我们常说的石竹花是包括中国石竹;美国中竹 , 又叫五彩石竹;香石竹 , 即人们常说的康乃馨、翟多等的总称 。
石竹花在我们祖国各地的花园、花坛、花盆中随处可以见到 , 是一种很普通的草花 。 在名花谱上怎么也数不到它的名字 , 这是因为它姿容虽美 , 但品格高尚 , 多花善开 , 总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就反而得不到人们的珍视 , 就连古代诗人也曾为此鸣不平呢 。 唐代诗人司空曙在《云阳寺石竹花》一诗中说:“野蝶难争白 , 庭榴暗让红 。 谁怜芳最久 , 春露到秋风 。 ”就是说石竹花花色繁多、花期又很长的特点 。 宋朝著名文学家王安石也咏《石竹花》:“春归幽谷始成丛 , 地面芬敷浅浅红;车马不临谁思赏 , 可怜亦能度春风 。 ”
石竹花就是这样一种极为平凡的花 。 可是 , 就是这种平凡的花 , 却成了母亲慈爱的象征 , 成了现代人纪念母亲节的标志 。 在中国 , 在欧美 , 乃至于在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 , 把思念母亲、敬爱母亲的感情 , 寄托于石竹花 , 石竹花成为赠送母亲不可缺少的礼品 , 可以这样说 , 天下没有无母之人 , 石竹花也就成为无人不爱的花了 。 特别是从1913年5月 , 美国国会通过决议 , 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定为“母亲节”以后 , 各国人民很快就接受了这一节日 , 形成了敬爱母亲的风尚 。 有些国家还规定 , “母亲节”这一天 , 母亲健在的人佩戴红石竹花 , 母亲已去世的人佩戴白石竹花 。 1934年5月 , 美国还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 。 邮票图案是一幅画 , 画得是一位慈祥的母亲 , 双手交放在膝上 , 默默地凝视着前面的一瓶花 , 那瓶中插的就是一束鲜艳美丽的石竹花 。
石竹花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纪念“母亲节”的标志 , 成为母亲慈爱的象征 , 恐怕与上述这次“母亲节”纪念邮票的发行与传播有很大关系 。 但在我们国家 , 石竹花却是以它的平凡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 也成为伟大母亲的象征 , 成为母亲花 , 这其中就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传说故事呢!
不知是哪朝哪代 , 在东北的一座大山中住着一户普通人家 , 姓石 。 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名叫石竹 。 家里没有财产没有土地 , 全靠石老汉进山挖药为生 。 不幸的是石竹还刚呀呀学语的时候 , 石老汉在一次进山挖药时摔死了 。 从此 , 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 日子过得更艰难 。 石竹妈一人挑起了抚养儿子的重担 , 她每天进山挖山货去换点粮食 , 掺和着野菜一起熬粥吃 。 就这样一晃十多年过去了 , 石竹妈历尽千辛万苦 , 好不容易将石竹拉扯长大成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 。
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 。 石竹这孩子样样都好 , 里里外外帮衬着妈妈 。 只是打小吃苦受穷 , 身子骨十分瘦弱 , 不但不能像别的小伙子一样独当一面地养活这个家 , 让年迈的妈妈歇息歇息 , 而且从小就得了个见不得人的病——尿炕 。 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了 , 却不敢提娶媳妇的事 。 唉 , 又穷又有病 , 谁肯来作这家的媳妇呢 , 儿子懂事不说 , 做娘的却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 石竹妈从此进山就不挖山货了 , 她学着石老汉挖起了草药 。 可年纪大了 , 哪爬得了那丛山峻岭 , 钻得了那深山老林?再说 , 草药千千万万 , 哪一味能治好儿子的病呢?可石竹妈不畏山高路险 , 每天都去挖药 , 每次发现了新草药 , 她就自己先用口尝尝:辛的、苦的、麻的、涩的 , 做妈的先尝尽人间甘苦 。 有好几次 , 她被草药毒着了 , 肿了脸 , 红了眼 , 但她赶快吃些清热解毒的草药 , 终于又化险为夷 。 就这样寻寻找找一年过去了 , 两年过去了 , 三年过去了 , 可能治好儿子病的草药还是没找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