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元日的作者是谁,元日这一首诗的作者是谁


元日的作者是谁创作背景是什么 。 《元日》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元日:阴历正月初一 。 (2)屠苏:美酒名 。 (3)曈曈[音“童童”]:形容太阳刚出的样子 。 (4)桃:桃符 。 古时习俗,元旦用桃木写神茶、郁垒二神名,悬挂门旁,以为能压邪 。

[译文]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 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
元日的作者是谁? 元日的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 。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 。 抚州临川人 。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 。 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
扩展资料:
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端在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的眼光接近 。 他的所谓“新法”,要不外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 。 他与司马光争论时,提出“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
如果经济的额量扩大,则税率不变,国库的总收入仍可以增加 。 这也是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只是执行于11世纪的北宋,则不合实际 。

《元日》的作者是谁? 王安石、北宋 。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 。 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 。 世人又称“王荆公” 。 汉族江右民系,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 。 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 。
嘉祐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 。 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 。 卒谥文 。
据史载,王安石病逝后,葬钟山南麓东三里,原宝公塔与草堂寺之间 。 王安石家人,除父亲王益和大哥王安仁葬牛首山外,其生母吴氏,弟王安国、王安礼,子王雱也葬于钟山南麓 。 墓前有华表、坟庵,两侧有树木拱抱 。
明初,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被朱元璋选为陵寝之地后,靠近陵寝的蒋山寺宝公塔、八功德水等古迹被迁走 。 王安石及其家族墓亦被迁走 。 一说是迁至麒麟门,另一说是迁回老家江西 。

《元日》的作者是谁?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23]-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 。 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1][123] 。 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 [2]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 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 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 。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 。 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 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