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乌鱼玉的家庭养植


乌鱼玉的家庭养植原产于北美洲的仙人掌科乌羽玉属系列品种是掌列花卉爱好者争相搜集的一个品种, 近年来, 由于国内众多园艺种苗场不断引进、繁殖, 乌羽玉已经成为大众化的花卉品种 。 因此, 如何养好乌羽玉的系列品种, 掌握它的生长习性和生长规律已经成为掌类花卉爱好者的热门话题之一 。 乌羽玉经人们长期栽培、选育, 至今有了许多观赏性较强的园艺品种 。 目前, 常见的品种就有大型乌羽玉、长毛乌羽玉、子吹乌羽玉、子吹银冠玉、羊毛翠冠玉及部分斑锦、缀化等十几个品种, 还有乌羽玉属与其它属种之间杂交出来的有刺乌羽玉品种 。 其不同的品种在体表颜色上呈现蓝绿、粉绿之别;在花色上有红色、浅粉之分;在刺座上着生的黄白色软毛有直立、卷曲之异, 但其总体特征是茎体比其它掌类品种更为柔软、表皮较薄、主根肥大、水分含量较多, 球体顶部从暮春至秋末开放直径1cm~2cm、钟状或漏斗状小花 。
乌羽玉喜欢阳光充足的栽培环境, 冬季较耐寒, 夏季耐高温, 适应性较强 。 这是专家在掌类花卉栽培文献上叙述的, 但也有其它专类文章介绍乌羽玉有较耐阴, 怕低温一说 。 著书立说者不尽相同的提法, 造成部分掌类花卉爱好者尤其是初养者在栽培上的无所适从 。 其实作者由于地域环境不一样;栽培条件不一样;知识层面不一样;个人栽培经验不一样, 于是就有了众多的说法, 这也是不足为怪的 。
一、满足阳光充足的生长环境, 适时实地的遮荫 。
大家知道乌羽玉在生长过程中离不开充足的光照, 由于部分爱好者对充足阳光的理解不同而造成强烈的阳光将植株灼伤的遗憾 。 因此, 从春末至秋末遮去部分强烈直射和斜射的阳光是大家尤其是初养者要重视的一个关键所在 。 但由于栽培环境不一样, 遮荫的标准也不一样, 一般地说, 楼层高、采光好且朝南或其它朝向的阳台只注意单向的遮荫即可, 而在顶层或多向采光条件下养植的植株则要对来自四面的强烈阳光给予适度的遮荫防护措施 。 有的花友由于害怕植株被灼伤, 将植株长期安置在阳台的背阴处或多层养植柜的里层中, 其结果是株体长成尖长型, 新生刺座上光秃无毛, 十分难看 。 所以说, 乌羽玉所谓耐阴, 尤其是长期将植株放在阴处养植, 在武汉地区的环境条件下是不适宜的, 只能使植株处于一种要死不活的状态 。 只有在光照充分, 不过度阴蔽的环境下培养, 才能使乌羽玉属系列品种的植株呈扁圆或圆球状, 使软毛发达, 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
二、满足较大的昼夜温差条件, 植株才可能夏季耐高温, 冬季耐严寒 。
较大的昼夜温差与阳光充足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可以说, 没有充足的阳光照射, 就不可能有较大的昼夜温差 。 没有较大的昼夜温差, 从乌羽玉在原产地的生长习性来说就不利于植株在夜间积累有机物质 。 笔者在上一个问题中提到有花友长期在阴处养植的植株, 就是在缺少相对昼夜温差的条件下, 植株只有养分的消耗, 而没有养分的积累, 造成生长期难于生长, 休眠期难度寒暑 。
笔者采取的方法是盆栽或直接栽植在露天的玻璃缸内, 除遮荫比有星类稍多一点外, 其它养护方法基本相同 。 近几年笔者栽植的乌渔玉系列品种先后经受了前年―7℃和去年―3℃的气候考验(斑锦品种除外), 还经历了2000年和2001年武汉市近50年以来的连续两年最高高温史, 2000年7月中旬武汉市最高温度至39.3℃, 日平均气温是31.7℃,以2001年7月25日为例:气象台预报气温是30℃—39℃,笔者清晨6时实测玻璃缸内土表温度34℃, 中午12时实测玻璃缸内土表温度达72℃, 傍晚7时测土表温度为39℃ 。 较大的昼夜温差, 再加适时适度的通风透气, 可以使冬季缸内和盆土偏干燥, 有利于寒冷休眠期植株抗寒;可以使夏季盆土水分迅速散发, 带走暑气 。 更加利于生长期经常浇水施肥, 使植株十分强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