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自己的人生,被揭穿在人与人之间

有人说:“言语是人类所使用的最有效果的药方 。 ”
同样一句话, 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 效果就不一样;同样一个人, 说不同的话, 给别人的印象就大不一样 。
人与人交往, 好的关系, 都是从好好说话开始的 。
说话, 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和修养, 还体现了一个人的自律力, 对人情的感悟 。
千万不要让自己的人生, 毁在了不会说话上 。
不要让自己的人生,被揭穿在人与人之间
01
怒言伤人 。
在知乎里, 一个匿名网友, 讲述了他和奶奶之间的故事 。
他还小的时候, 奶奶误以为他偷了枕头下的戒指, 还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爸爸 。
爸爸狠狠地骂了一句, 然后不允许他吃晚饭 。
受到委屈的他, 一个人躲在房间里, 拿出一瓶红花油 。 他哭着, 把红花油喝下去, 以为能够一了百了 。 幸好, 红花油只是呛人, 并没有伤害身体 。
在那一刻, 他真的绝望了 。
俗话说:“冲动是魔鬼 。 ”
任何人在冲动的时候, 都会做出不寻常的动作, 也会说出不负责任的话 。 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
【不要让自己的人生,被揭穿在人与人之间】总有人, 因为吵了几句, 就怒气攻心, 要么去报复别人, 要么就对人生绝望, 伤害自己 。
当怒气消失之后, 你会发现, 当初的自己, 是多么的愚蠢 。 唇枪舌战固然令人难受, 但是你忍一忍, 就过去了;你不去回应, 对方就无话可说了;你不计较, 对方就无地自容了 。
“伸手不打笑脸人”, 不管和谁在一起, 矛盾来临的时候, 谁先笑了, 谁就是聪明人, 总能把控事情的局面方向 。
02
谗言害人 。
《为谢晦檄京邑》里写道:“若使小人得志, 君子道消 。 ”
如果一个人的身边, 围着好几个小人, 那么他的耳朵就会“失聪”, 他的眼睛就看不到真相 。 如果误信了小人的话, 那么就会被小人伤害, 还把君子得罪 。
战国时期, 赵王迁七年, 秦国攻打赵国, 企图一统天下 。
赵王派出得力干将李牧和司马尚去迎战 。 虽然秦国人多势众, 但是无可奈何 。
秦国派使者送了很多的金银财宝给赵国的大臣郭开 。 郭开见钱眼开, 一次次向赵王说:“李牧和司马尚带着军士外出, 不是为了打仗, 是想谋反 。 ”
赵王轻信了谗言, 临时更换主将 。 秦军因此大获全胜, 占领了赵国所有的城池, 赵国从此不复存在 。
从古至今, 因为小人当道, 毁掉一个朝代的事情, 常常可见 。 可惜, 很多人仍旧是“执迷不悟” 。
那些喜欢说“谗言”的人, 就是在挑拨关系, 希望看到“两败俱伤”的结果 。 他们是螳螂背后的黄雀, 防不胜防 。
培根说过:“心思中的猜疑犹如鸟中的蝙蝠, 他们永远是在黄昏里飞的 。 ”
真和假是一对反义词, 可以相互制衡, 也可以互相转化 。 聪明的人, 总能去伪存真, 愚昧的人总是听一面之词 。
没有调查, 就没有发言权 。 听到谗言之后, 第一反应, 就是带着怀疑的态度, 扪心自问, 去实地研究, 而不是顺着别人的话, 做出错误的决定 。
不要让自己的人生,被揭穿在人与人之间
03
美言误人 。
遇到了难过的事情, 看到朋友很伤心了, 我们常常会“美言几句” 。
人都喜欢“耳根软”, 明知很虚伪, 却仍旧暗中欣喜 。
虚伪的东西, 是一件华丽的外衣, 可以遮挡我们本来的面目, 也可以把丑恶掩盖起来, 企图逃避现实和责任 。
可悲的是, 虚伪的话, 一旦被揭穿, 人与人之间, 就显得特别尴尬 。 正所谓, 马屁拍在大腿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