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显露,锋芒太露

俗话说“花要半开, 酒要半醉”, 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 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 就是衰败的开始 。
中国古语说得好"枪打出头鸟", "出头的椽子先烂" 。 人生也是这个道理, 当你志得意满之时, 切不可趾高气扬, 目空一切, 不可一世, 那样你就注定成为别人的靶子 。
【才华显露,锋芒太露】《菜根谭》里面讲:天道忌盈, 卦终未济 。
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 便造物不能忌我, 鬼神不能损我 。 若业必求满, 功必求盈者, 不生内变, 必召外忧 。
因此作为一个人, 尤其是一个有才华的人, 虽然可以稍露锋芒, 但锋芒又不能太盛 。 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 而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 。 只要把握好了这个度, 既能有效地保护自己, 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 。
才华显露,锋芒太露
01
锋芒太盛而意祸上身的典型, 莫过于为极人臣而功高震主者 。 打江山时, 各路英雄汇聚在一个主子磨下锋芒毕露, 一个比一个有能耐 。 主子当然需要借这些人的才能, 从而实现自己图霸天下的野心 。
但天下已定这些虎将功臣的才华不会随之消失, 这时他们的才能成了皇帝的心病, 让他感到威胁 。
如商汤时的伊尹、傅说, 周朝开国时的姜太公, 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 汉朝开国时的张良、陈平, 三国时的诸葛亮, 姜太公与范蠡等, 完全做到了“功成, 名遂, 身退”的“天之道”;张良则差一点, 最后欲退而不能, 本事不算大 。
最应该说一下的是, 无论是《旧唐书》《新唐书》, 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都对郭子仪的为臣、为将、为人之道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认为他“再造王室, 勋高一代”, “大雅君子, 社稷纯臣” 。 无论遭受再大的打击和羞辱, 他第一时间想到的, 还是让皇帝放心最重要 。 历经四朝而不倒, 一个功高不震主、君臣无嫌隙、“高大全”形象的郭子仪, 被写进了历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