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鸡腿菇栽培出菇期的管理技术


鸡腿菇栽培出菇期的管理技术 一、出菇期对温度的要求 。 鸡腿菇子实体形成与温度关系很大 , 自然温度低于8℃或高于30℃ , 子实体均不易形成 , 16-24℃子实体发生数量很多 , 产量最高 。 温度偏低 , 子实体生长慢 , 但菌盖大且厚 , 柄短结实 , 个体肥大粗壮 , 品质优良 , 菌盖变小、变薄 , 品质降低 , 极易开伞自溶 。 因此 , 出菇期自然温度控制在10-28℃之间为宜 , 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 , 一定要做好降温或升温工作 。 二、水分管理技术 。 能否获得鸡腿菇的优质高产 , 除了调控好温度外 , 水分管理的一个方面是喷水技术 。 床面覆土后 , 应在2-3天内分多次将土层水分逐步调湿 , 含水量达到18%左右 。 标准是土粒无白芯 , 手握成团 , 触地能散 , 不粘手为宜 , 使菌丝能迅速伸入土层 , 并在土层中生长 。 以后则结合温度、土层含水量和菌丝生长的情况 , 采用轻喷勤喷的方法补充水分 , 保持土层呈湿润状态 。 约经10-15天 , 床面子实体原基大量形成后 , 喷水量也应逐渐加大 , 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 。 随着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和膨大 , 每天每平方米喷水量应达到2000-2500毫升 。 一潮菇结束后 , 停水2-3天 , 以利菌丝恢复生长 , 下一潮菇长出后 , 又逐步加大喷水量周而复始的进行管理 。 另一方面则是对空气湿度的管理 。 出菇期菇房或菇棚内的空气中相对湿度一定达到90%-95% , 如果空气湿度低 , 子实体鳞片增多 , 菇体无光泽 , 菇体组织疏松 , 重量也轻 , 将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 水分管理的原则概括起来为:“喷结菇水要多 , 出菇水要稳 , 转潮水要重 , 维持水要补 , 空气水要勤” 。
三、通风管理 。 鸡腿菇也是一种好气菌 , 在生理活动中的呼吸作用也十分旺盛 , 吸收氧气 , 放出二氧化碳 。 鸡腿菇的通风管理与其它菇类有所不同 , 通风量不宜太强 , 否则 , 菇体表面的鳞片明显增多 , 影响商品外观 。 床面喷水时一定要大通风 , 喷水结束后 , 也不能急于关闭门窗 , 至少要待1小时左右再关闭和覆膜 。 温度较高时 , 菇房的门窗、大棚或小拱棚的两头均应挂上湿草帘后通风 , 尽量保持菇房内有一个较高的环境湿度 。 阴雨天 , 空气湿度高 , 可适当延长通风时间 。 总的原则是 , 既要保持菇房内空气新鲜 , 氧气充足 , 又要防止小气候环境在短时间内发生较激烈的变化 。 使小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 有利于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

【【栽培】鸡腿菇栽培出菇期的管理技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