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成语故事有哪些,掩耳盗铃的主要内容30字( 三 )


提取码: 29uq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 , 操作更方便哦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大全有哪些? 成语故事有:
1、滥竽充数成语故事:这则成语的滥是失实 , 与真实不符 , 引申为蒙混的意思;竽是一种簧管乐器;充数是凑数 。 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 , 或是以次充好 , 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上》 , 齐宣王使人吹竿 , 必三百人 。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 宣王说之 , 廪食以数百人 。 宣王死 , 潜王立 , 好一一听之 , 处士逃 。
战国时期 , 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 , 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 , 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 , 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 。 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 , 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 。
当时 , 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 , 名叫南郭 。 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 , 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 , 便设法求见宣王 , 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 , 博得了宣王的欢心 , 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 。 可笑的是 , 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 。
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 , 他就混在队伍里 , 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 , 摇头晃脑 , 东摇西摆 , 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 。
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 , 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 , 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 。 就这样 , 南郭混了好几年 , 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 , 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 , 过着舒适的生活 。
后来 , 齐宣王死了 , 他儿子齐潜王继位 , 潜王同样爱听吹竽 。 只有一点不同 , 他不喜欢合奏 , 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 , 吓得浑身冒汗 , 整天提心吊胆的 。 心想 , 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 , 丢饭碗是小事 , 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 , 连脑袋也保不住了 。 所以 , 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 , 就赶紧溜走了 。
2、三顾茅庐成语故事:东汉末年 , 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 。 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 。 刘备为了请诸亮帮助自己打天下 , 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 。 可是诸葛亮不在家 , 刘备只好留下姓名 , 怏怏不乐地回去 。
隔了几天 , 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 , 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 。 哪知诸葛亮又出门出去了 , 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 刘备第三次去隆中 , 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 在交谈中 , 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 , 刘备十分叹服 。
 刘备三顾茅庐 , 使诸葛亮非常感动 , 答应出山相助 。 刘备尊诸葛亮为军师 , 对关羽、张飞说:我之有孔明 , 犹鱼之有水也! 诸葛亮初出茅庐 , 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 , 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 。 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 。
3、买椟还珠成语故事:春秋时代 , 楚国有一个商人 , 专门卖珠宝的 , 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 , 为了生意好 , 珠宝畅销起见 , 特地用名贵的木料 , 造成许多小盒子 , 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 , 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 , 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
有一个郑国人 , 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 , 问明了价钱后 , 就买了一个 , 打开盒子 , 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 , 退还给珠宝商 。
4、望梅止渴成语故事:有一次曹操带兵在外行军 , 一时找不到取水的地方 , 士兵都渴极了 , 曹操就骗他们说:“前面有个大梅林 , 梅子又甜又酸 , 可以解渴 。 ”士兵听了 , 一个个都流出了口水 , 暂时止住了口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