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凿壁偷光说的是谁,凿壁偷光的是哪个人


"凿壁偷光"的典故讲的是谁?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名臣匡衡 。 , 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 。
凿壁偷光的故事如下:
西汉时候, 有个农民的孩子, 叫匡衡 。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 可是因为家里穷, 没钱上学 。 后来, 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 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
匡衡买不起书, 只好借书来读 。 那个时候, 书是非常贵重的, 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 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 不要工钱, 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
过了几年, 匡衡长大了, 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 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 才有工夫看一点书, 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
匡衡很着急, 心里想:白天种庄稼, 没有时间看书, 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 买不起点灯的油, 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 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 背着背着, 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 他嚯地站起来, 走到墙壁边一看, 啊!原来从壁缝里
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 于是, 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 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 这样, 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 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 读起书来 。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学习, 勤俭节约, 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 这个故事也就是人们传颂的凿壁偷光, 又做凿壁借光 。
扩展资料:
匡衡'凿壁偷光"的成果
汉元帝十分喜好儒术文辞, 尤喜爱《诗经》, 曾多次亲自听匡衡讲《诗》, 对匡衡的才学十分赞赏, 因此任匡衡为御史大夫 。 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丞相韦玄成病逝, 匡衡又代为丞相, 封乐安侯, 辅佐皇帝, 总理全国政务 。 匡衡可算是因明经而位极人臣的典型 。
匡衡任职期间, 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 陈述治国之道并经常参与研究讨论国家大事, 按照经典予以答对, 言合法义, 博得元帝信任 。 每当朝廷大臣讨论政务时, 匡衡总是引《诗经》为据, 认为“六经者, 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 著善恶之归, 明吉凶之分, 通人道之意, 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 。
故审六经之指, 则人天之望可得而和, 草木昆虫可得而育, 此永永不易之道也 。 ”匡衡的主张得到元帝及成帝的支持, 这与从汉朝中期就开始兴起的独尊儒术, 推重经学, 微言大义的社会风尚是分不开的, 实际是汉朝统治者用以统治人民的一种手段 。
元帝后期时, 宦官石显为中书令, 他结党营私, 把持朝政, 怂恿元帝加重赋役, 剥削人民, 但因有皇帝的宠幸, 没人敢触犯他 。 成帝即位后, 匡衡便上疏弹劾石显, 列举其以前所犯罪恶, 并纠举他的党羽, 这是匡衡所做的最后一件铲除奸佞, 为汉朝廷尽忠的事情 。 不久, 匡衡与同僚间渐有离隙, 被人弹劾, 贬为庶民, 返回故里, 不几年, 病死于家乡 。
元帝封其为安乐侯, 其侯国食封土地本为三十一万亩
参考资料来源:

凿壁偷光说的是谁? 是“匡衡”
别 称:匡稚圭
字 号:字稚圭
所处时代:西汉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东海郡承县
出生时间:生卒年不详
简 介:经学家匡衡, 字稚圭, 东海郡承县(今山东省兰陵县西南、枣庄一带)人 。 西汉经学家, 元帝时位至宰相 。 匡衡家父世农夫, 年幼时家贫而无烛, “乃穿壁引其光, 发书映光而读之”是为“凿壁偷光”成语典故的来源 。
【娱乐知识|凿壁偷光说的是谁,凿壁偷光的是哪个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