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转氨酶高怎么治疗,转氨酶200吃了4天降酶( 二 )


临床上检查肝功能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 。 目前 , 能够在临床上开展的肝功能试验种类繁多 , 不下几十种 , 但是每一种试验只能探查肝脏的某一方面的某一种功能 , 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一种试验能反映肝脏的全部功能 。 因此 , 为了获得比较客观的结论 , 应当选择多种试验组合 , 必要时要多次复查 。 同时在对肝功能试验的结果进行评价时 , 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全面考虑 , 避免片面性及主观性 。
由于每家医院的实验室条件、操作人员、检测方法的不同 , 因此不同医院提供的肝功能检验正常值参考范围一般也不相同 。 在这里我们不再罗列每个项目的正常值参考范围 , 只就每个项目的中文名称、英文代码及有何主要临床意义作一介绍 。
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项目
以血清酶检测常用 , 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俗称谷丙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俗称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或GGT)等 。 在各种酶试验中 , ALT和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 。 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时 , 血清ALT最敏感 , 在临床症状如黄疸出现之前ALT就急剧升高 , 同时AST也升高 , 但是AST升高程度不如ALT 。 而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 , AST升高程度超过ALT , 因此AST主要反映的是肝脏损伤程度 。
在重症肝炎时 , 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 , 血中ALT逐渐下降 , 而此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 , 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 , 这常常是肝坏死的前兆 。 在急性肝炎恢复期 , 如果出现ALT正常而γ-GT持续升高 , 常常提示肝炎慢性化 。 患慢性肝炎时如果γ-GT持续超过正常参考值 , 提示慢性肝炎处于活动期 。
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项目
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等的测定 。 当患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及新生儿黄疸、内出血等时 , 都可以出现总胆红素升高 。 直接胆红素是指经过肝脏处理后 , 总胆红素中与葡萄糖醛酸基结合的部分 。 直接胆红素升高说明肝细胞处理胆红素后的排出发生障碍 , 即发生胆道梗阻 。 如果同时测定TBil和DBil , 可以鉴别诊断溶血性、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 。 溶血性黄疸:一般TBil<85μmol/L , 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20%;肝细胞性黄疸:一般TBil<200μmol/L , 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35%;阻塞性黄疸:一般TBil>340μmol/L , 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60% 。
另外γ-GT、ALP、5’-核苷酸(5’-NT)也是很敏感的反映胆汁淤积的酶类 , 它们的升高主要提示可能出现了胆道阻塞方面的疾病 。
反映肝脏合成贮备功能的项目
包括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 。 它们是通过检测肝脏合成功能来反映其贮备能力的常规试验 。 前白蛋白、白蛋白下降提示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减弱 。 当患各种肝病时 , 病情越重 ,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越低 。 如果胆碱酯酶活性持续降低且无回升迹象 , 多提示预后不良 。 肝胆疾病时ALT和GGT均升高 , 如果同时CHE降低者为肝脏疾患 , 而正常者多为胆道疾病 。 另外CHE增高可见于甲亢、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及脂肪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