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黑木耳的种植管理技术


【种植】黑木耳的种植管理技术

文章插图

耳棒种植
1、选树:适合黑木耳生长发育的树种很多 。 但要因地制宜 , 选用当地资源丰富 , 又容易长木耳的树种 , 除含有松脂、精油、醇、醚等树种和经济林木外 , 其他树种都可种植木耳 。 目前通用的树种有栓皮栎、麻栎、槲树、棘皮桦、米槠、枫杨、枫香、榆树、刺槐、柳树、揪树、法桐、黄连木等 。 但以栓皮栎、麻栎为最好 。
2、砍树:历史习惯是“进九”砍树 , 一般来讲 , 从树叶枯黄到新叶萌发前都可进行砍伐 , 因为这个时期正是树木“休眠”期 , 树杆内的养分正处于蓄积不流动状态 , 水分较少 , 养分最丰富而集中 , 这就叫砍“收浆树” 。 同时 , 这个期间砍的树 , 树皮和木质部结合紧密 , 砍伐后树皮不易脱 , 利于黑木耳的生长发育 。
砍伐的树龄 , 生于阳坡的7~8年 , 生于阴坡或土质较差的8~10年 , 树杆的粗细以10厘米上下为最好 , 长为1米 。 一架50根 。
砍伐的方法 , 要求茬留低 , 与地面高出10~15厘米;从树杆的两面下斧 , 茬留成“鸦雀口” , 这样对于老树蔸发技更新有利 , 既不会积水烂芽 , 也不会多芽竞发 , 影响树蔸更新 。 砍时主张抽茬 , 不主张扫茬 , 这样既有利于保护幼树;又利于水土保持 。
3、剔枝:树砍倒后 , 不要立即剔枝 , 留住枝叶可以加速树木水分的蒸发 , 促使树杆很快干燥 , 使其细胞组织死亡 , 同时有利于树梢上的养分集中于树干 。 待十天半月后再进行剔枝 。 剔时 , 要用锋利的砍刀从下而上贴住树干削平 , 削成“铜钱疤”或“牛眼睛” , 不能削得过深 , 伤及皮层 , 削后的伤疤 , 最好用石灰水涂抹 , 防止杂菌侵入和积水 , 还便于上堆排场 。
4、截杆:为了便于耳棒的上堆、排场、立架、管理和采收 , 同时放倒耳棒时便于贴地吸潮 , 应把太长的树干一棒截成3尺长的短棒 。 截时用手锯或油锯截成齐头 , 用石灰水涂抹 , 防杂菌感染 。
5、架晒:架硒是把截好的木棒 , 选择地势高燥、通风、向阳的地方 , 堆成1米左右高的“井”字形或“鱼背形”堆子 , 让它很快地失水死去 。 在架晒过程中 , 每隔10天左右的时间 , 把它上下里外翻动一次 , 促使耳棒干燥均匀 , 架晒的时间 , 要根据树种、耳棒的粗细和气候条件等灵活掌握 , 一般架晒1个月到1个半月时间 , 使耳棒比架晒前失去3~4成水分 , 即可进行接种 。
6、耳场选择:排放耳架的地方称为耳场 。 耳场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黑木耳的生长发育和它最后的产量 。 一般说最好选在背北面南避风的山坳 , 这地方每天光照时间长 , 日夜温差小;早晚经常有云雾覆盖 , 湿度大 , 空气流通 , 最适宜黑木耳的生长发育 。 选场时 , 并应靠近水源 , 有利于人工降雨 , 坡度以15~30度为宜 , 切忌选在石头被、白垩土、铁矾土之处 。 场地选好后 , 应先进行清理 , 把场内过密的树木进行疏伐 , 并割去灌木、刺藤及易腐烂的杂草 , 只留少量树冠小或枝叶不太茂密而较高的阔叶树 , 到夏季用以适当给耳架遮阴 。 在种植前给地上施以杀虫药剂 , 并用漂白粉、生石灰等进行一次消毒;冬季最好用柴草火烧场地 。 场地上长的羊胡草、草皮、苔藓等不要铲除 , 以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耳场的湿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