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米怎么读,怎么念( 二 )


米芾习书 , 自称“集古字” , 虽有人以为笑柄 , 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 , 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 。 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 。 根据米芾自述 , 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 , 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 。
元丰五年(1082年)以后 , 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 , 得到了王献之的《中秋帖》 。 这先入为主的大令帖(王羲之第七子 , 官至中书令 , 人称“王大令”) , 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但生性不羁的米芾并不满足于王献之的字 , 早在绍圣年间就喊出了“老厌奴书不换鹅” , “一洗二王恶札” 。
尽管如此 , 此时的米芾书法并没有定型 , 他在元祐三年(1088年)书写的《苕溪帖》《殷令名头陀寺碑跋》《蜀素帖》 , 虽然写于一个半月之内 , 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 , 还没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门槛 。 元祐六年(1091年)后 , 米芾卜居海岳庵时 , 又学过羊欣书法 。 直到“既老始自成家 , 人见之 , 不知何以为主”时才最后完成了自己风格的确立 , 大概在五十岁以后 。
在定型的书法作品 , 由于米芾过于不羁 , 一味好“势” , 即使小楷如《向太后挽词》也是如此 。 这“势”固是优点 , 但同时又成了他的缺陷 。 “终随一偏之失” , 黄庭坚之评价褒贬分明 , 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公道的 。 宋人黄长睿评其书法 , “但能行书 , 正草殊不工” , 当时所谓“正” , 并无确指 , 不一定是如今的“正楷” , 倘指篆隶 , 倒也恰当 。
米芾篆隶 , 的确不甚工 , 草书也写得平平 。 他后来对唐人的草书持否定态度 , 又囿于对晋草的见识 , 成绩平平自然在所难免 。 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的李志敏评价:“米芾谓‘草书不入晋人格 , 徒成下品’ , 此乃割地为牢 , 自欺欺人 。 元章草书之所以未见新意 , 正在不能突破古人藩篱也” 。
参考资料


人米怎么读?谢谢上人下米 拼 音 mǐ
部 首 米
笔 画 6
五 行 水
五 笔 OYTY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谷类或其他植物的子实去了皮的名称:小~ 。 大~ 。 稻~ 。 ~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 , 形容物价昂贵 , 生活困难) 。
2.国际长度单位(旧称“公尺”“米突”) , 一米等于三市尺 。
3.姓 。
相关组词
白米 千米 米饭 大米 虾米 小米 米尺 米粒 玉米 厘米淘米 籼米 包米 黏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