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 作思路及要点:阅读分主动阅读和被动阅读 , 越是主动阅读收获就越多 。 要明白自己阅读是为了什么:是为获得资讯 , 求得理解而读还是纯粹消磨时间娱乐自己而读 。 明确目标 。
读后感如下:
不得不承认 , 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书名提起了我的好奇心 。 读书 , 但凡看得见且识字的人不就会读吗?中国的孩子 , 在很小的年纪便在家长的殷切教导下读起了书 。 读书 , 不就是拿一本书 , 然后翻开扉页 , 或精读或略读 , 把书中所写都看完而已吗?难道读书还有什么特别的规则?
作为爱读书之人 , 我看过的书也算不少 。 我的书橱里有各种类型的书 , 人物传记类的 , 童话类的 , 长篇小说类的等等 。 但简单来说便是两类 , 读完的和未读完的 。 我个人喜欢的读书方法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对于娱乐性质的小说 , 我选择一目十行地读 。 掌握故事梗概便可 。
当然 , 如果文笔特别好的 , 我也会放慢速度 , 领略文字之美 。 对于学术类的书 , 因其往往晦涩难懂 , 我经常反复的研读 。 同样的方法也用在读推理类作品上 。 各种方法不一一例举 , 但是共同点就是我不爱勾勾画画 。 既然喜欢读书 , 当然要看看别人是怎样读书的 , 并寻求一个更科学的方法 。
说实话 , 最初 , 我是抱着玩笑和好奇的心态读这本书的 , 但是在看过这本书后 , 我确实学到了许多 。 首先 , 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 我读书一般不看第二遍 , 当然个别我非常喜爱的书除外 。 一本书我往往看过一遍便归入开头提到的“读完的书”那一类 , 并不再会去翻阅 。 我这种做法在作者眼中无疑成了“大逆不道” 。
就像在这本书中说的一样 , 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 , 而应该同情” 。 因此 , 我在看书时不再给看过的书“判死刑” , 而是时不时的拿出以前看过的书来回顾 。 坚持一段时间后 , 我发现不仅仅是个别好书每读一遍都有新发现 , 有些在第一次读时觉得枯燥乏味的书 , 在第二遍读时也显现了它有趣的一面 , 可谓收获不小 。 而我也因此多了许多可看的书 。
其次 , 书中所提及的阅读的4个层次也让我耳目一新 。 这四个层次 , 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 所谓基础阅读是关注每个词句的含义 。 这点并不难理解 。 检视阅读则是通过限时地、有目的地快速阅读找出书中谈及的重点、主题的分类、基本组织框架 。
接着是分析阅读 , 即带着问题全盘阅读、完整阅读 , 该阶段不计较时间的长短 , 目的在于尽量消化书中的系统性知识概念、论题等 。 最后是主题阅读 。 主题阅读又称比较阅读 , 意思是通过阅读多本相关主题的书籍 , 从比较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解 。
这四种层次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 , 但我没想到它们是被归为层次 , 而非方法 。 基础阅读几乎每本书都在做着 。 而分析阅读和检视阅读则多用在做阅读理解时 。 主题阅读则会用于写读后感或比较时 。 但作者的意思明显不是这样的 。
【学习知识|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除了基础阅读 , 其他几种我都是在课业需要或有目的的进行 , 并不是自发地以这些方式阅读 。 换句话说 , 我读书大多是为了打发时间或追随喜爱的作家 , 并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 。 对于阅读 , 我们应当怀着虔诚的心态 , 去体味 , 去感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