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李鸿章,官方为什么洗白李鸿章


历史上怎样评价“李鸿章” 对于清朝末期来讲 , 李鸿章是个绕不开的名字 。 他对于晚清来说 , 可谓是支柱型的人物了 。 那么 , 当今的我们 , 怎么来评价李鸿章呢?我认为 , 他可以说是晚清时期非常典型的少有的开明的封建主义官僚 。 作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之一的他 , 首先要维护的就是地主阶级们的权益 , 所以他镇压太平天国 , 兴办洋物 。 他非常清晰的意识到中国的落后 , 希望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强兴国家 , 并且身体力行 。 但由于他忽略了中国的落后主要还是缘于政治制度的本身 , 而最终并没有实现他的强国梦 。 在对外战争中 , 他的妥协 , 指挥失当 , 以及在战后签定的《马关条约》 , 虽然是被迫的 , 却也令他从此背上丧权辱国的罪名 。
一、李鸿章所处历史环境我们经常说 , 评估历史人物最好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 。 李洪章登上清朝外交舞台是1860年的事了 。 当时 , 外国人敲开了中国的大门 , 并签署了许多不平等条约 。 更重要的是 , 顽固的封建势力拥有强大的权力 , 并拼命捍卫即将崩溃的专制统治 , 外交便成了内政的延伸 。 从这方面来说 , 李鸿章的舞台本来就不够 , 所以即使他有高超的技巧 , 也不可能跳出封建独裁圈 。
但是 , 李洪章也是一个聪明人 。 早年他就积极推动洋务事业 , 并在中国现代工业发展史上赢得了许多“第一” 。 仅凭这一点 , 他的地位就应该高于那些顽固子弟 。
二、辱国条约李鸿章《马关条约》等条约的签订 , 也因此将他和丧权辱国联系在了一起 。 但小编认为 , 签定条约实际上李鸿章只是实施者 , 他并不是决策者 , 或者不是最终决策者 , 真正的决策方应该是清政府 。
李鸿章的悲哀 , 恰恰是因为他正处于中西方第一次融合的浪潮中 。 他有一种无法摆脱的封建气味 , 并且他已经开始具有世界意识和创新思想 。 当整个国家仍然处于无知和落后的状态时 , 就不可避免地要为人苛责 。 对于像李洪章这样能直面世界潮流的人 , 我们仍然给他一些公平的评价 。

如何评价李鸿章其人 李鸿章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 初时被曾国藩所赏识 , 也一直是曾国藩的学生 , 也在曾国藩的培养下逐渐强大了起来 , 不仅为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 , 到后来也在曾国藩的支持下创立了淮军 , 从此之后不在是曾国藩的幕僚 , 而是一军的主将 , 与曾国藩共同将太平天国平定 。
李鸿章在创立淮军的时候就注意接受西方的先进思想 , 所创立的淮军也是用洋人为教练 , 练习枪支弹药等 。
在曾国藩逐渐隐退并精力不济的时候 , 李鸿章很好的顶住了大清朝失去曾国藩所漏下的天 , 对大清朝起到了更强大的支持作用 。
之后的剿灭捻军 , 以及在两江总督的任上发展起洋务运动 , 对大清国的军队以及装备都进行了一定的更新 。
可以说李鸿章对于清朝是做出了突出贡献的 , 并奉献了自己的一片心力的 。
但是可惜不知道是因为他活的太长是幸 , 还是他活的不够长是大清朝的不幸 。
大清朝从甲午战争之后 , 国力更是一衰不起 , 在列强的凌辱之下 , 不断的有不平等的条约 , 都看到大清朝这块肥肉 , 都想来瓜分一口 。
而大清朝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实在不是以李鸿章一人就可以挽救的 , 他也曾发出心血搞洋务运动 , 愿意国家富强 , 可是不行 , 他甚至建造了号称“亚洲第一水师” , 但也在甲午战争失败了 。
签订条约不是李鸿章想签的 , 他与秦桧等之类的卖国求荣之人大不相同 , 他是想效忠朝廷 , 效忠大清朝的 , 挽国家于即倒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