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小麦种植时间】小麦什么时候种


小麦种植时间小麦正常情况适宜在春天3~4月种植 。
小麦种植小知识1、耕作与整地
耕作整地可使耕层松软, 土碎地平, 干湿适宜, 促进小麦苗全苗壮, 保证地下部与地上部协调生长, 小麦所以是创造高产土壤条件的重要环节 。 具体方法, 因水田、旱地以及不同前作而不同 。
稻麦复种的麦田整地由于稻田长期浸水, 土壤板结, 通透性较差, 所以要通过水旱轮作, 干湿交替, 促进土壤熟化 。 整地特点是, 前作收获较早时, 应抓住宜耕期尽早翻耕, 以利用初秋的高温晴朗天气, 充分炕土晒垡播种前再行浅耕细耙, 达到深软细乎, 上虚下实;前作为晚稻或杂交稻制种田, 由于收播间距很短, 应在水稻散籽时即开沟排水, 力争薄片晒垡, 短期炕田;在不贻误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 也可浅旋整地, 为小麦创造良好的苗床和生长基地 。 2.旱地小麦的整地要立足于逐年加深耕层, 结合增施有机肥, 提高保蓄水肥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复种形式进行整地 。 即前作收获较早者, 如春玉米、高粱、烟草等, 收获应首先浅耕灭茬, 然后深翻炕土, 使残茬腐烂并接纳秋雨, 雨后浅耙, 减少蒸发, 另一类如甘薯, 棉花等, 收获时间紧迫, 如果用常规之法, 势必贻误播期, 这是西南区小麦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 因此, 一方面推行在前作后期行间松土保墒, 种麦时再耕细整平, 另一方面提倡挖薯, 平地、施肥、播种等连续作业, 保证小麦适时播种 。
2、少耕、免耕与半旱式栽培
(1)少耕与免耕
所谓少耕、免耕, 是与传统的整地而言, 减少整地次数, 降低整地强度, 而对于田湿土小麦粘, 耕作困难, 又易破坏土壤结构的麦田, 免去不必要的甚至有害的耕作, 所以这是对小麦整地技术的一个发展和完善 。 据对稻茬麦免耕研, 其增产机理可以归纳如下:a、保持良好士壤结构与水分免耕未打乱土层, 保持了水稻土原有孔隙, 避免湿耕造成的粘闭现象 。 免耕与翻耕相比, 耕层土壤容重分别为1.15~1.20及1.34~1.40, 水、气比较协调 。 b、利于提高播种质量 在保证适时播种的前提下, 由于田面平整, 利于挖窝或开沟点播, 贯彻种植规范, 避免了粗耕烂种所造成的深籽、丛籽、露籽, 达到苗齐, 苗匀、苗壮 。 c、根系发达, 抗倒力强 土壤结构较好, 有利于根系发展和吸水 。 据多点调查, 免耕单株次生根数比翻耕平均多16.0{bf};灌浆期用32p示踪测定, 标记后第8天, 脉冲数高出63.01{bf} 。 d、壮苗早发, 增产显著 免耕田有较好的土壤生态环境, 幼苗出时快, 分蘖早, 生长优势明显 。 在各个生育时期, 免耕的叶面积指数均高, 群体光合能力强, 单位面积增产5~20{bf} 。 定位研究(4年)以来, 对后作水稻未发生不利影响, 但长期免耕后与土壤肥力、病虫害的关系如何, 尚须继续进行探索 。 此外, 免耕田杂草较多, 后期也易脱肥, 所以应有适当的配套措施 。
(2)半旱式栽培
【【种植】【小麦种植时间】小麦什么时候种】小麦半旱式栽培是水田自然免耕的重要环节 。 它是在半旱式水稻收获后, 利用原垄埂稍加修正后播种小麦 。 下湿、烂泥田厢宽170~200cm, 一般为27~40cm, 沟宽33~40cm, 沟深27~33cm 。 用沟中稀泥覆盖稻茬和肥料后, 晾晒1~2天后播种, 并以干渣粪或细土盖种 。 小麦生育期间, 沟内保持一定水位(前期距厢面12~15cm, 后期18cm), 以使垄面不干, 既有利于小麦生长, 又能保证水稻及时栽插, 是冬水田利用改良的一条有效途径 。 半旱式小麦生产水平, 一般可达旱作条件下70~80{bf}以上, 个别土壤类型还高于旱作水平, 因而在西小麦南三省已推广种植较大面积 。 其增产原因, 除一部分与少耕、免耕相同外, 突出作用在于改变了土壤的水热状祝 。 一方面垄沟把小麦根系深度扩大了10厘米左右, 而且垄面通透状况好, 又有毛管上升水, 水气协调;另一方面垄沟使土体表面积增大, 白昼较平作温度高1.2~2.0℃, 最大可达4℃, 夜间比平作降低0.3~0.7℃, 土壤受光面积增加约200~400㎡/亩 。 在良好的水, 热、气条件下, 促进了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 提高了土壤供肥能力 。 由于半旱式栽培供肥能力较强, 前期应适当控氮, 以免增多无效分蘖, 但后期容易脱肥, 所以应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 补施氮、磷肥 。 此外, 半旱式栽培的起垄作埂, 播种施肥等花工较多, 需要提高机械化程度和其他配套技术, 进而提高此类中低产田的小麦生产水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