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黄河在哪个地方,黄河主要位于哪个省


黄河在哪个省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 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 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 。 呈“几”字形, 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 最后流入渤海 。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 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 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 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 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
扩展资料:
黄河流域初霜日由北至南、从西向东逐步开始, 并且同纬度的山区早于平原、河谷和沙漠 。 如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初霜日平均在8月中、下旬, 而黄河中下游一般在10月上、中旬;流域其余地区在9月份 。
流域终霜日迟早的分布特点与初霜日正好相反, 黄河下游平原地区较早, 平均在3月下旬, 而上游唐乃亥以上地区则晚至8月上、中旬, 其余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
由此可见, 黄河流域无霜期较短, 即使是黄河下游平原地区, 其无霜日也只有200天左右;而上游久治以上地区平均不足20天, 可以说基本上全年有霜;流域其余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
参考资料:

黄河起源于哪里终点在哪根据流域形成发育的地理、地质条件及水文情况, 黄河干流河道可分为上、中、下游和11个河段 。
上游
河源至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上游, 河道长3471.6公里, 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 占全河流域面积的53.8% 。
黄河上游玛多县多石峡以上称河源区 。 河源当地称玛曲 。 “玛”即玛夏, 藏语意为孔雀, “曲”是河, “玛曲”即孔雀河 。 孔雀河起始于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卡日扎穷山的玛曲曲果日(意即黄河源头山), 山坡前泉群汇集成东、中、西三股泉流, 东股最大, 当地藏民称它是玛曲曲果(黄河源头), 其地理位置为东经95°59′24″及北纬35°01′18″ 。 三股泉流汇合后, 串联许多大小水泊, 逐渐形成了一条6~9米宽的小河, 东北流入约古宗列 。
穿行在约古宗列盆地的河段, 又称约古宗列曲, 它串联大小水泊, 蜿蜒东北行, 穿过第一个峡谷——茫尕峡(长18公里)进入玛涌 。 玛涌即黄河滩, 自茫尕峡出口至扎陵湖, 东西长40公里, 南北宽约20公里, 黄河滩的西半部分就是著名的星宿海 。
黄河流经星宿海, 先后接纳西北方向流来的扎曲和西南方向流来的卡日曲, 水量大增, 继续东行约20公里, 进入扎陵湖和鄂陵湖 。 出鄂陵湖东行65公里流经黄河上游第一座县城玛多县 。
黄河河以上流域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 年水量5亿立方米, 平时河面宽30~40米 。
玛多至下河沿河段:河道长2211.4公里, 水面落差2985米, 是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 。 黄河流经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接地带, 地质条件复杂 。 龙羊峡以上, 大部位于青藏“歹”字型构造体系的首部, 龙羊峡以下受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控制, 地壳扭曲, 褶皱发育, 形成了一系列走向北西或近乎东西向的大山 。 黄河流经这些山谷或沿着较大断裂发育, 其水流方向多与山地走向正交或斜交, 河谷忽宽忽窄, 出现川峡相间的河谷形态 。 有最长的峡谷拉加峡、最窄的野狐峡、比降最陡的龙羊峡 。
下河沿至河口镇河段:河道长990公里, 区间流域面积17.4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 水面落差246米, 河道比降2.5?, 是宽浅的平原型冲积河流 。 本河段开始由南向北, 至三盛公逐渐折向东流, 到河口镇则又转向南流, 构成为著名的“黄河河套” 。 下河沿至石嘴山一段, 黄河流经富饶的宁夏平原, 河道长317公里, 河宽400~3000米, 比降为4.5?, 河床由砂卵石组成 。 石嘴山至磴口, 黄河穿行于乌兰布和沙漠与鄂尔多斯台地之间, 河长88公里, 比降2.9?, 河床缩窄, 局部地段有砾石基岩出露, 水面宽300~700米, 河道两岸沙丘起伏, 一望无际 。 磴口至河口镇, 黄河蜿蜒于内蒙古河套平原之上, 河长585公里, 河宽500~2500米, 比降1.3?, 水流缓慢, 是弯曲型的平原河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