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大林寺在哪里,常州大林寺门票多少钱


大林寺桃花作者白居易在什么地方写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大林寺位于庐山大林峰上 , 所以叫大林寺 。
大林寺和西林寺 , 东林寺是庐山"三大名寺"之一 。 大林寺为四世纪僧昙诜所创建 。

从九江市南行至牯岭 , 循牯岭大林路前进 , 走十分钟便到西湖 , 湖南岸不远处就是白居易咏诗的花径 。 据白居易《游大林寺序》载:"大林穷远 , 人迹罕到 , 环寺多清流苍石 , 短松瘦竹 。 ……此地实匡庐第一境 。 "大林寺为四世纪僧昙诜所创建 , 位于大林峰上 , 寺周围种植许多花木果树 , 蔚然成林 。 大林寺西侧 , 有两株由西域僧人带来的树种、昙诜手植的娑罗木宝树 , 高干巨枝 , 亭亭如盖 , "不庇凡草 , 不止恶禽 , 耸干无惭于松柏 , 成荫不愧于桃李 。 "至明清时 , 宝树仍在 , 明代袁宏道有《宝树诗》云:"铁千铜肤四十围 , 隔峰犹自望孙枝 。 涂云抹日空山里 , 曾见东林行道时 。 "
从现在尚存的花径推测 , 大林寺当年规模还是较大的 。 十二世纪下叶南宋诗人周必大的《吊大林寺》诗:"上大林寺 尽诸峰地转平 , 低去近时多阴 。 古来南北通双径 , 此去东西启二林 。 虞世南碑从泥没 , 白居易序合推寻 。 匡庐第一金仙境 , 忍使如今遂陆沉 。 "可知道大林寺在那时已只有残迹了 。
大林寺对近代佛教的兴起也有一些历史影响 , 一九二二年捐修募建 , 恢复了大林寺一些旧观 。 一九二三年太虚法师在大林寺主持召开有中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芬兰等国佛教代表参加的世界佛教徒首次会议 , 揭开了中国近代佛教史的重要一页 。 次年 , 日本及各国的信佛士女又云集大林寺讲学 , 气氛热烈 , 盛况一时 。 大林寺成为庐山佛教的讲学之地 , 接待四方来者 , 对中国佛教的复兴起了推动作用 。 一九四九年后 , 大林寺保存尚好 。 到一九六一年 , 因兴修水利动工开挖西湖 , 大林寺终淹没湖中 , 成空叹迹 。
【历史地理知识|大林寺在哪里,常州大林寺门票多少钱】


动漫叫大林寺什么什么那是什么呀?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
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刚刚盛放 , 浓艳欲滴 , 妩媚动人 。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 , 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
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 , 喜出望外 , 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
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 , 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 , 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
赏析:
该只有短短的四句 , 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 , 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 , 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 , 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 但细读之 , 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 , 却写得意境深邃 , 富于情趣 。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 , 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 , 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 , 正属大地春归 , 芳菲落尽的时候了 。 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 , 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 。 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 , 诗人在登临之前 , 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 , 而恼怒 , 而失望 。 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 , 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 。 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 , 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 。 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 , 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 , 突变到惊异、欣喜 , 以至心花怒放 。 而且在首句开头 , 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 , 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 , 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 , 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 , 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 , 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