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地栽香菇管理技术


地栽香菇管理技术地栽香菇管理技术地栽香菇是承德市平泉县卧龙镇庙后村食用菌种植大户侯宝仓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一项新技术 。 该技术的出现 , 填补了中国北方夏秋高温季节不出鲜品香菇的空白 , 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 现将地栽香菇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l、建棚:根据栽种数量的多少 , 建发菌棚 , 一般每1万袋占地120平方米 , 棚里亮度不能过大 , 否则会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 。
2、备料:以1万袋计算 , 湿粗锯末11吨 , 细阔叶锯末3立方米 , 麸皮2吨 , 糖100千克 , 石膏100千克等各种物料必须备齐使用 。
3、装袋:①把粗细锯末、麸皮、石膏充分搅拌均匀 , 把糖充分融化加入水中 。 把水均匀地撒到搅拌好的料上 。 水的多少根据锯末的干湿决定 。 使拌完的水分达到65%—70%为宜 。 ②把料用装袋机装入53厘米×15.2厘米的菌袋中 , 装好的菌袋重量在1.8—1.9千克 , 上下松紧要一致 , 装得过紧容易产生撑袋 , 过松会影响其产量并且菌袋容易折断 。
4、灭菌:通常用常压灭菌 , 每锅装3000—3500袋为宜 。 用蒸气使菌袋达到100℃ , 蒸20小时 , 灭掉料中有害的杂菌 。
5、接种:用密闭的方式把温度降到25℃以下 , 对已经灭过菌的菌袋再熏蒸方式灭菌3—5小时 。 之后在每袋的正面打4个穴 , 把菌料塞满、塞严 , 再用胶带纸粘牢 。
6、发菌:将已接好菌种的菌袋在常温下恢复2天后 , 把温度提高到18—25℃ , 进行发菌 , 菌室保持清洁 , 待菌长到10厘米的时候进行刺孔放氧 , 把原来4个堆积在一起的变为3个 , 使空气充分进入垛中 。 待菌长至背面的时候 , 再进行第二次放氧 , 刺孔的数量为18—22个 。
在发菌过程的后期 , 菌袋自身产热 , 温度应掌握在28℃以下 。
7、下地:6月份 , 把发好的菌袋外袋脱下 , 下地到已建好的小拱棚中 , 用细沙把各袋的缝塞满塞严 。 同时要用微喷或人工喷水的方式 , 使菌袋不能失水 , 根据天气情况 , 每天喷水3—4次 。 出菇棚的遮阳网密度应在90%以上 。
8、出菇管理:经过3—5天的喷水 , 小菇蕾就会长大 , 应摘去过密、畸形的菇蕾 。 随着菇蕾的长大 , 喷水的数量应逐步减少 , 否则会影响菇的质量 。 出菇棚不得超过25℃ , 根据收菇的质量进行采摘 , 每天至少3次 。
9、二茬菇以后的管理:随着菇的数量的减少 , 增加喷水次数进行补水 , 使水分充分补充 , 进行休菌 。 待菌休好后 , 用胶皮或软的泡沫对菌棒进行震动 , 刺激出菇 。 随着出菇数量的多少 , 菌棒会收缩 , 菌棒之间会产生裂缝 , 要及时用细沙把裂缝抹平 。
【【香菇】地栽香菇管理技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