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舌苔怎么去除,清理舌苔小窍门


舌苔太厚怎么去除?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 。 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 , 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 , 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 , 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 , 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 。 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 , 以及胃气的盛衰 。

中医将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 , 认为舌尖属心肺 , 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 , 舌两侧属肝胆(见图3-1) 。 根据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脏腑病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但不能机械地看 , 需与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加以考虑 。

1.舌质:是指舌的本体 , 主要观察其色 , 形 , 态三方面 。

正常舌质为色泽淡红 , 含蓄荣润 , 胖瘦老嫩适中 , 运动灵活自如 , 表示气血充足 。 见于健康人 , 也可见于外感初起或内伤病情轻浅者 。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 , 主虚证、寒证 , 多见于血虚 , 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 。 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 , 呈鲜红色 , 主热证 , 多为里热实证 。 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

③绛舌:舌色深红 , 为热盛 , 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 。

红、绛舌颜色越深 , 表明热邪越重 。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 , 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

⑤青紫舌:全舌舌质呈现青紫 , 或为热极 , 或为寒证 。 舌质绛紫色深而干燥为热极 , 温热病者为病邪传入营分、血分;舌质淡黄紫或青紫而滑润者为阴寒证 。

(2)舌形:观察舌质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 。

①老嫩:“老”即指舌质纹理粗糙 , 形色坚敛 , 多属实证、热证:“嫩”指舌质纹理细腻 , 形色浮嫩 , 多属虚证或虚寒证 。

②胖瘦:“胖”指舌体胖大、肿胀 , 多与水湿停留有关 。 舌质淡而胖 , 舌边有齿痕者 , 多属脾虚或肾阳虚、水湿停留;舌质红而肿胀 , 多属湿热内蕴或热毒亢盛 。 “瘦”指舌体瘦小而薄 , 多属虚证 。 舌质淡而舌形瘦者 , 多为气血不足;舌质红绛而舌形瘦者 , 多属阴虚内热 。

③芒刺:舌乳头增生、肥大 , 突起如刺 , 多属热邪亢盛 。 热邪越重 , 芒刺越大、越多 。 临床上芒刺多见于舌尖与舌边 , 舌尖芒刺多属肝胆热盛 。

④裂纹:舌体上有多种纵行或横行的裂沟或皱纹 , 多由于粘膜萎缩而形成 。 裂纹舌可见于少数正常人 。 舌质红绛而有裂纹者多属热盛;舌质淡而有裂纹者多属气阴不足 。

(3)舌态:观察舌体有无震颤、歪斜、痿软、强硬等 。

①震颤:舌体不自主地颤抖 , 多属气血两虚或肝风内动 。

②歪斜:舌体偏歪于一侧 , 多为中风偏瘫或中风先兆 。

③痿软:舌体伸卷无力 , 多因气血俱虚筋脉失养所致 。

④强硬:舌体不柔和 , 屈伸不利 , 甚或不能转动 , 多属高热伤津 , 邪热炽盛 , 或为中风的征兆 。

2.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气所现 。 章虚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气以现 , 而胃气由心脾发生 , 故无病之人 , 常有薄苔 , 是胃中之生气 , 如地上之微草也 , 若不毛之地 , 则土无生气矣” 。 吴坤安说:“舌之有苔 , 犹地之有苔 。 地之苔 , 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 , 胃蒸脾湿上潮而生 , 故曰苔 。 ”现代医家认为舌苔的形成 , 主要为丝状乳头之分化 。 丝状乳头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树 , 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 , 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 , 组成正常的舌苔 。 正常的舌苔为薄白一层 , 白苔嫩而不厚 , 干湿适中 , 不滑不燥 。 观察舌苔内容为苔的颜色、厚薄及润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