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怎么样,湖北人不宜深交


湖北人怎样 湖北人虽“醒得早”,走在别人前面,但总是“善使短枪、难舞长矛”,像打游击战似的短线操作,虽然赢得小胜,但往往成不了最后的胜利者 。 “九头鸟”虽然聪明,但经常是小聪小慧,没有大目标,即便有天赋的创新意识和市场感,但企业总是做不大、做不强 。 所以说,若想和湖北人做可长可久的生意,需要小心他们经常见异思迁 。

貌似精明却性直心善 建立情谊就一切好办

除了把湖北人说成“九头鸟”之外,还有一种显少被提及的独到见解认为湖北人是“属猴”的 。 意思是说,湖北人不属龙、不属虎,没那么厉害,但也不属猪,没那么老实;情绪好时,堪称“美猴王”,要是脾气一来,马上变成一只“泼猴” 。 但是,别看猴子一脸精明,好像要吃人,终究也只落得吃桃子的命 。 不像猪八戒天生一副憨相,即便荤素全来,也不招防、不招忌,憨人有憨福 。

以“九头鸟”来比喻湖北人的聪明、心计多,这或许只是一个侧面,若再用“猴相”来说湖北人,可能会更完整一些 。 说也奇怪,湖北人的某些性格特征竟和东北人非常相像,比如豪爽大方、带点粗野、乐善好助 。 这好比孙猴子,状似处处不饶人,但同时也性直心善 。 跟湖北人打交道,一如跟东北人,必须有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痛快 。 湖北人——尤其是武汉人,脾气也大,容易毛躁 。 要是湖北佬突然变成“泼猴”一只时,你只要顺着他的毛摸,就什么事也没了 。
大家说说我们湖北人怎么样 每个地方都有垃圾 我前段时间到武汉做生意 被骗2000
湖北人怎么样呀? 是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 。
九头鸟是形容湖北人很精明,厉害 。 有褒有贬吧 。
湖北人在全国的形象也有好有坏 。
好的是热情,直爽,泼辣 。 坏的是奸诈,油滑 。
呵呵,看你怎么理解了 。 不管什么地方都有好人和坏人的 。
这要你自己亲身体验了 。
湖北人的性格和人品是怎么样的? 回想笔者刚到北京不久时,便有一位长者很慎重地“告诫”笔者,以后碰到湖北人要特别小心,不能轻信 。 那时并不完全懂他的意思,只能想象九头鸟既然是九个头,大概就是特别狡诈吧 。 然而在往后的日子,认识的几位湖北朋友,却都给我留下还不错的印象,他们大多年纪轻轻便自己创业,即便在国家机关工作的,都有很强的进取心,成绩也很不错 。 “九头鸟”的比喻,其实有褒有贬 。 褒义是说他的聪明、能干;一般的鸟儿只有一个头,与有九个头的鸟打交道,当然不是对手,很难缠 。 有人用“狡黠的机智”来区分湖北人的“聪明”与其他省人的不同 。 比如说,广东人如果想要骗你钱,一开始就骗,中途不会再有什么变化 。 举例一个杯子原本是5块钱,但广东人一开始想骗你就卖10块钱,但湖北人是一开始用8块钱卖你,让你觉得比较便宜而与他成交,然后中途趁你不注意时搞点小动作,换一个只值4块钱的破杯子给你 。 或许就是这种小动作,让人觉得湖北人难缠、奸诈 。 而“九头鸟”的贬义自然是说其阴险,与这样的人打交道容易吃亏;另一含义则是说湖北人喜欢窝里斗,好比九个头相互争食,但胃只有一个,其实哪个头吃都一样 。 1994年经营湖北菜的“九头鸟餐厅”打入北京,并发展成连锁品牌,享誉京城 。 不料,其中三位经营者却在去年另起炉灶,开起“九头凤”餐馆,和“九头鸟”打起了对台 。 “九头凤”不仅在名称上与“九头鸟”相近,在菜色口味、餐厅装饰、经营管理、相关宣传等方面都与“九头鸟”有着相似之处 。 最后,二者还引发了商业知识产权的纠纷 。 历史兴衰练就权谋性格 九省通衢造就经商意识 若论个人,湖北人很聪明,但这种聪明更多是“心计多,心眼多”;若论整体,太精则容易互相扯皮,因小失大,干不成大事,聪明反被聪明误 。 湖北这个地方,历史上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 大家熟知的《三国演义》,主要的舞台就在湖北 。 或许正因如此,看尽历史兴衰、殊死搏斗的湖北人,练就了所谓“权谋”(好听是聪明,难听是阴险)的性格 。 不这样,他们没法生存 。 而同样是古时楚国封地的湖北,和湖南人一样,都爱吃辣,都有必争拼搏的精神 。 但与湖南人不同的是,湖北人多少受了武当山道家思想的熏染,追求洒脱,强调顺势,发现走不通就不走了,较灵活,但同时也可能把一些好的东西一块丢了 。 这或许就是“九头鸟”与“驴子”(指湖南人)的差别,驴子是不管对错,反正干了就要干到底的倔强和韧性,但九头鸟的多心眼让湖北人懂得转个弯 。 尽管作为湖北代表的武汉,其上市公司的数量仅次于闪闪发光的上海,但自1985年以后,湖北的发展相对滞后了,现在人们经常用“醒得早、起得晚、走得慢”来形容湖北经济发展的现状,如今的湖北人在心态上也有些失落——南方发财、北方当官、西部大开发沾不上边、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又落在东北,无论哪一桩都没自己什么事 。 但在《中国生意经》中,仍要请众看官关注这可能“鸣将惊人”的湖北佬 。 从历史上来看,湖北是“九省通衢”之地,汉口在明清时曾是全国物资的主要集散地,所以说湖北人的经商意识是有传统的 。 清道光年间的《汉口竹枝词》中就有一句:“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 。 那么,为何自古以来就浸染在商业文化之中,且又有“九头鸟”聪明的湖北人,就是形成不了如明清时期享誉全国的“徽商”、“晋商”、“潮商”等大商帮呢?明清十大商帮没有“鄂商”的踪影,现在又是上海、浙江、广东的商人出风头 。 这其中蹊跷值得探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