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 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 , 赛龙舟 , 挂菖蒲`蒿草、艾叶 , 薰苍术、白芷 , 喝雄黄酒 。

虽然端午节包粽子是祖先流传几千年的习俗 , 但当今很少年轻人会知道要怎么包粽子 , 甚至爸妈级别的都不太清楚制作流程 , 听很多人说 , 包粽子需要先把米用水泡起来 , 那么泡多久比较好呢?其实 , 这也是有讲究的 , 接下来小编就为您讲解到底包粽子的米需要泡吗?又要泡多久才算适合呢?包粽子如何正确的泡米呢?

【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 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一、根据米的类型不同 , 泡的时间长短和方法都有差异

1、江米:

越泡会越黏 , 包的粽子越好吃 。 换句话说 , 只要泡米的方法正确 , 包粽子的米泡越久越好 , 至少要泡3个小时左右 。

江米中的黏性存贮于细胞当中 , 若用水淘过马上就包粽子 , 即使上等江米也不会很黏 。 正确的做法是用清水浸没江米 , 每天换2~3次水 , 浸泡几天后再包粽子 , 由于细胞吸水将细胞壁胀破 , 黏性成分释放出来 , 可使粽子异常黏软 。

只要每天坚持换水 , 江米是不会变质的 , 但水量要足 , 否则米吸足水后暴露于空气中 , 米粒就会粉化 。

2、糯米:

包粽子的糯米最佳浸泡时间为:沥水时间30分 , 浸泡时间40分 , 米和水的比例为一比二 , 浸泡水温30度左右 。 这样泡出来的糯米 , 做成粽子色泽洁白、有光泽 , 具有粽子特有的香气 , 口感黏度适中 , 精而不烂 。

糯米中的黏性存贮于细胞当中 , 若用水淘过马上就包粽子 , 即使上等糯米也不会很黏 。 因为粽子糯米直接煮吸水性较差 , 包粽子前对糯米的浸泡会让米在煮的时候更容易吸水 , 缩短粽子的煮制时间 , 并提高粽子的口感 。 糯米泡一夜 。

3、花生米(炒过的别有风味)、豇豆米或绿豆:

泡6小时以上 , 温水泡较快 , 关键是要吸足水分 。

二、包粽子如何泡米

1、首先我们要选择圆粒糯米 , 因为圆粒糯米比长形糯米更有粘性也更糯 , 口感也更好 。

2、要包多少粽子 , 按照比例就泡多少糯米 。

3、选好糯米我们就用温水浸泡 , 大约要一夜 , 糯米要泡到放在手指能轻松碾碎就可以用来包粽子了 。

4、除了白糯米 , 我们还可以选择天然染色的五色米泡制方法同白色糯米一样 , 要泡一夜为好 。

三、包粽子选择什么米

1、黑色糯米 , 是用枫叶及其嫩茎之皮 , 放在臼中捣烂 , 稍为风干后浸入一定量的水中 , 浸泡一天一夜后 , 把叶渣捞出滤净 , 即取得黑染料液 。 黑染料汁要放入锅中用文火煮至五六十摄氏度 , 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即可得到黑色糯米 。

2、黄色糯米 , 可用黄花或黄栀子、黄羌等植物的果实、块茎提取 。 将黄花煮沸 , 或将黄栀子捣碎放入水中浸泡 , 即得到黄橙色的染料液 。 也可用黄羌掏烂后与糯米拌均用力搓 , 可得黄色的糯米 。

3、紫色糯米是用同一品种而叶状不同的红兰草经水煮而成 。 叶片稍长 , 颜色稍深 , 煮出来的颜色较浓 , 泡出来的米即成紫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