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生姜软化栽培技术


生姜软化栽培技术生姜软化栽培技术&nbsp&nbsp&nbsp&nbsp姜的软化栽培, 是比常规栽培的栽植沟更深, 培土次数更多, 人为地促使地下根茎超常规增长的一种栽培技术 。 富顺的软化姜外观品质上等, 是富顺的名特产之一 。 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 &nbsp1 地块选择&nbsp
选择2~3年未种过生姜的地种植 。 生姜需肥量大, 连作时土壤中个别营养元素因容易缺乏而影响生长 。 重茬种植又会加重姜瘟病的发生 。 因此必须实行2年以上轮作, 最好的轮作方式是水旱轮作 。 &nbsp
2 姜种准备&nbsp
要达到高产, 必须苗齐苗壮 。 因此要有足够的姜种供选优 。 根据密度, 一般每亩需姜种300~350公斤 。 &nbsp
姜种使用前, 可放在40%福尔马林100倍液中浸泡20~30分钟, 取出后用麻袋等覆盖闷种3~6小时, 每50公斤药液可浸姜种80公斤 。 &nbsp
经消毒的姜种选晴天晾晒1~2天, 晒时翻动1~2次, 再放在室内堆3~4天,室温保持11~16℃ 。 如此反复进行3次翻晒, 可促进姜种养分解和萌芽 。 &nbsp
催芽一般在室内进行 。 在最后1次晒种后, 趁热把姜种叠排在室内避风处, 姜种下面要铺10厘米以上厚的垫料(垫料主要由风干的马牛粪、麦壳、谷壳等组成, 用时用1%石灰水调湿, 湿度保持70%左右) 。 姜种堆高50~80厘米, 上面再铺1层稻草, 最后用薄膜保温 。 &nbsp
催芽期间要常检查 。 温、湿度过高可选天气暖和时敞风, 温度低时需加覆盖物, 湿度低时可洒温热水 。 参考温、湿度为:前期(约10天)温度15~20℃,湿度70%;中期(约15天)温度20~28℃, 湿度为70%~80%;后期(约10天)温度22℃左右, 不能超过25℃, 湿度80%左右 。 待姜芽长到1.5厘米左右时即可定植 。 &nbsp
定植前, 姜需切块 。 据试验, 以60克重的种块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最好 。 切块时, 每块留1~3个芽, 切口要平整, 并立即沾一层新鲜草木灰来消毒 。 &nbsp
3 整地施肥&nbsp
由于生姜根系浅, 分枝少, 且主要集中在姜母上, 因此姜地必须疏松透气 。 姜地一般在1~2月深耕40厘米, 并按2.5~3米开厢, 易渍水的地方, 四周排水沟必须深50厘米以上 。 &nbsp
2~3月份造埂 。 造埂前, 每亩施石灰100公斤消毒, 并进行较细致的翻挖, 深度30厘米左右, 以便于造埂和提高消毒效果 。 作埂时要求土壤比较湿润, 姜埂最好与厢面垂直, 埂距60厘米, 埂宽30厘米, 沟深30厘米 。 先在厢边上取土垒一条土埂, 用脚踏实埂顶并用锄头捶紧埂两边, 再按埂距垒第2条埂 。 以此类推 。 &nbsp
作埂后可在沟内按每亩施草木灰100公斤, 圈渣肥3000~5000公斤 。 然后翻挖整细, 施适量粪水 。 栽前10天再每亩于沟内施尿素20公斤或碳铵60公斤, 磷肥50公斤, 氯化钾20公斤, 经翻挖后再施3000公斤粪水盖面, 然后用薄膜将整个厢面盖住 。 &nbsp
4 定植&nbsp
定植前, 将定植沟再行翻挖整细, 按株距15厘米左右栽植 。 姜芽向上并按芽南母北定向栽植, 深度以盖土稍没过芽尖为度 。 栽完再用复方姜瘟净200倍液浇定根水, 用量以湿遍姜块周围泥土为度 。 这是防治姜瘟病最&nbsp
关键的措施之一 。 定植后立即盖薄膜增温, 以利早发 。 不盖膜也要盖1层谷壳或麦壳, 但效果较差 。 &nbsp
5 田间管理&nbsp
生姜出苗前一般不揭膜通风, 前期如遇晴天高温, 在上午9时左右揭膜, 日落即盖, 白天气温稳定在20℃后便可揭除薄膜, 但揭膜时间需在上午8时以前进行 。 &nbsp
姜苗发侧枝3个左右时应追提苗肥1次, 用量为每亩用尿素2公斤兑粪水1000公斤再加水1000~2000公斤 。 随后削取埂两面的泥上进行培土, 厚度以不见根茎露出土面为度 。 削土时插刀一定要削到埂基部 。 每发一批侧枝就应进行1次追肥并削埂培土, 直到将埂变成沟为止 。 进入生长盛期后, 一般隔20天左右追肥1次, 每次每亩施尿素5公斤, 磷肥15公斤, 氯化钾7~8公斤, 加粪水2000公斤 。 &nbs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