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男子胸痛发作频繁,济南市中心医院开通无残端复杂CTO

本文转自:齐鲁壹点
采访人员 王小蒙 通讯员 赵梅 关天星
今年76岁的张大爷, 半年前出现胸痛症状, 一直未系统诊治 。 近期发作愈加频繁, 于当地某知名三甲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并尝试开通闭塞血管未成功 。 为行进一步治疗, 来到济南市中心医院, 找到了心血管二科的刘现亮主任 。
76岁男子胸痛发作频繁,济南市中心医院开通无残端复杂CTO
刘现亮主任仔细研究了张大爷的冠脉造影结果, 将病变特点概括如下:前降支自发出对角支处完全闭塞, 主支未见残端, 无法判断闭塞血管入口;右冠脉向前降支发出侧支循环差, 逆向开通难度大 。 张大爷的病变属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 ), 尽管当前冠脉介入技术已有极大进步, 但CTO仍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的难点 。 开通CTO失败的预测因素包括桥侧支、闭塞时间及闭塞段过长、闭塞近端无残端且有分支等, 张大爷的病变正是属于无残端且有分支的CTO, 成为最难攻克的CTO之一 。 对于该类型CTO, 应用常规方法进行PCI的开通率低, 主要原因是难以判断闭塞血管入口以及导丝容易滑入边支, 且极易导致血管夹层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
针对上述问题, 刘现亮主任带领的心血管二科介入团队决定借助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 的实时显像特性, 识别无残端的闭塞血管入口, 明确穿刺点及方向, 进而开通闭塞血管 。
1月15日, 刘现亮主任医师带领宋洪勇副主任医师、安邦主治医师为患者实施了介入手术:穿刺桡动脉, 送IVUS导管至对角支, 借助IVUS的实时显像准确识别前降支闭塞段入口, 结合冠脉造影确定穿刺点及方向, 操控CTO导丝成功刺入闭塞血管腔, 在逆向造影的指导下顺利送CTO导丝至前降支远段, 经IVUS证实导丝全程位于血管真腔内, 予以球囊预扩张处理并顺利置入支架, 冠脉血流恢复正常 。
出院3个月来, 张大爷未再发作胸痛,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76岁男子胸痛发作频繁,济南市中心医院开通无残端复杂CTO
76岁男子胸痛发作频繁,济南市中心医院开通无残端复杂CTO
76岁男子胸痛发作频繁,济南市中心医院开通无残端复杂CTO
刘现亮主任指出:IVUS是利用放置在冠状动脉内的微型超声探头, 实时显示血管的截面图像, 能清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管腔大小、形状及斑块性质, 精确地测量血管直径及截面积 。 作为冠脉造影的重要补充手段, IVUS能将冠脉内病变“看”得更仔细, 从而提高了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对冠脉介入治疗的策略选择和效果评价都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
在CTO介入治疗中, IVUS主要应用于下述两种情况:
(1)当导丝走行于CTO节段假腔时, 沿假腔内导丝送入IVUS导管, 指导第二条导丝(正向或逆向)进入血管真腔;
(2)即本文阐述情形, 利用边支内IVUS实时指导开通主支无残端CTO 。
【76岁男子胸痛发作频繁,济南市中心医院开通无残端复杂CTO】因此, IVUS成为复杂CTO病变PCI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