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画梅花,简单线条山水画( 二 )


(一)勾皴法
用硬毫石獾、鼠尾一类的二号提斗笔从暗面入笔 , 边勾边皴 , 笔上水分宜少 , 灰墨蘸深墨分段画出 。
为了表现老干边缘的毛、涩质感 , 宜用侧锋逆行运笔 。 在暗面一侧面好之后 , 随即顺势用不同长短的弧线逐渐画出老干的主体形态 , 并勾出亮面部分老干的轮廓线 , 此条线的行笔不宜过实 , 可有断续以显示笔意的灵活 。 待干后加点焦墨苔点就全部完成了这棵主干 。 老干中伸出的粗枝可用双勾加皴的办法画 , 也可用泼墨画法一笔写出 。 画细枝嫩茎时行笔用浓墨中锋 , 柔中寓刚 , 线宜光洁劲健不宜涩滞 , 长线不宜太直 , 要有弧度 , 有提按 , 以体现嫩茎的柔韧和“俏” 。 三枝的穿插多以“女”字形排列或“戈”字与“之”字的结合 , 两枝不能并行 , 更不宜相切或垂直相交成“T”字型、“十”字型 。 如实在难以处理 , 可在粗细、长短及墨色的浓淡上求变化 。
(二)泼墨法
泼墨法画梅干首先要注意墨色上浓淡干湿的变化 , 处理好调墨和蘸墨之间的关系 , 用大号硬毫提斗笔饱蘸墨色侧锋逆行运笔 , 随笔势的发展笔锋亦随之相互转换 , 通过提按、顿挫以及笔的顺势强化笔法上的变化 , 要一次蘸墨一气呵成 。 对行笔当中出现的散锋或枯涩笔墨 , 要顺其自然予以保留 , 待墨色干透后通过罩色全其神貌 。 主干可用复笔画法 , 左右两笔并行排列 , 先左后右依次画出 。 主干完成后顺势写出粗枝及嫩茎 , 其画法同于勾皴画法部分所述 。
二、梅花画法
梅花画法分勾花和点花两种 , 现分述如下:
(一)勾花
勾花亦称圈花 , 用硬毫勾线 , 用淡墨勾其轮廓 。 用笔要有提按粗细的变化 , 圈出的花要似圆非圆 , 意在方圆之间 。 要有正、侧、背的各个面和仰偃的不同姿态变化 , 画梅多取侧面、半侧面 , 这样易于体现花多角度的不同姿态 。 点蒂用浓墨 , 正面瓣四至五笔 , 背面瓣五笔 , 侧面瓣三笔 。 点蕊、勾蕊丝亦用硬毫小笔蘸浓墨从内向外勾挑 , 示意性地点入八九点即可 。 白梅画好后用“倒晕”法蘸淡赭或淡草绿沿花的轮廓晕染 , 其方法是用大白云蘸清水 , 再于笔尖上蘸淡色 , 沿花的周围晕染 , 随染随将笔肚下按 , 使笔上的清水着于纸面 , 干后不留淡色痕迹 , 从而起到烘托作用 。 花蕊部分亦用淡色点染局部即可 。
(二)点花
点花用大白云兼毫笔(秃笔为宜) , 蘸色由浅到深 。 以红梅用色为例:
淡朱磦蘸曙红是一种蘸色;第二种是在前一种蘸色基础上再蘸胭脂色;第三种是赭石蘸胭脂(老梅);第四种是淡色锌钛白蘸淡曙红(嫩梅) 。
重色瓣蘸色宜浓、宜厚 , 淡色瓣可在涮去笔尖部分余色后再蘸清水点瓣 。
点花瓣的形态亦求方圆之间 , 一笔点一瓣 , 自瓣梢入笔从外向里点 , 当中空出白心 。 瓣与瓣之间要有透视形成的角度变化 , 即大小、宽窄的不同 , 不要每朵花都是几个圆点 , 既无深浅又无大小的排列 。 圈梅、点都有一个组会穿插上的疏密问题 , 一般讲密易疏难 , 讲密要密而不乱 , 讲疏要疏而不散 , 要密中见疏 , 要留出“活眼” 。 另外用色的浓淡虚实也关系到整体构图上的轻重和层次上的变化 , 亦须重视 。
点花、圈花之后还有一点 , 就是用浓墨穿小枝连接花 , 使花花都有着落 。 通过小枝的添加既起醒笔的作用 , 又可增加画面的生气 。
红梅《俏不争春》的绘画步骤
步骤一:先用硬毫二号提斗笔 , 以勾皴法画出左侧的一块石头 , 以简洁的勾、皴、染 , 确立石块的三大面 , 再以焦墨点苔 , 加些苔草 。 步骤二:用硬毫二号提斗笔 , 灰墨蘸深墨 , 自右侧下角起笔朝左方向石块后面 , 再折回朝右上写泼墨梅干 , 浓墨穿插画嫩茎 , 焦墨点苔 。

推荐阅读